跌爆了——
(资料图)
这是刚刚过去的一天,中国股市的真实场景。
先看A股。截至收盘,沪指跌2.02%,深成指跌2.05%,创业板指跌2.43%,两市超3800只个股下跌,沪指再度失守3000点。
更惨的是港股。截至收盘,恒指收跌6.36%,恒生科技指数收跌9.65%。放到个股来看,龙湖跌超15%、美团跌近15%、京东跌超13%、阿里腾讯平安跌超11%……一众股民估计得哭晕在厕所。
大跌的答案,藏在一份对未来五年政策的解读报告里,文中提到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型工业化、核心技术攻坚战、国防科技等。但看看港股这些上市企业,似乎没几家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可以理解为,这是资本在用脚投票。
而在这场大跌之前,嗅到风声的香港,已经开始行动了。
1
香港“开抢”
香港,真的开始着急了。
10月19日,新上任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发布了首份施政报告。
在这份绿色封面的施政报告里,我感受到了香港对活力与发展的殷切。透过这3.2万个字,我还看到了这座超级城市对人才的渴望。李家超在报告中直言——
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
这可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为了抢人,香港这次放了大招,我们看一些重点政策。
全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年薪达250万港元或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人士,可获通行证来港发展。
当然,这个要求貌似有点高哈。年薪达250万港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是230万;按照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排名,入围全球百强大学的,内地只有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7所高校。
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
如雇主引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招聘的职位年薪达港币200万元以上,无需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可直接提出申请。
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撤销增聘香港雇员的规定,以加快输入外来人才。还鼓励人才长远留港,成为永久居民后可获退还两项印花税——
合格外来人才如在今天或以后在港置业,可于居港7年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就其已购入并仍然持有的首个住宅物业,申请退还已缴付的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
这什么概念呢?有人算了一笔账,在香港现行的规定下,如果按这个政策——
一套1000万的房子,可以退税262.5万。
不止抢人,香港还抢企业。
年内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
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
成立“共同投资基金”——
拨出300亿元,成立“共同投资基金”,用于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促进科研成果落地——
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商品化。
除此之外,港交所还将通过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主要面向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
这一圈看下来,不得不说,李家超算是学到了这些年内地城市抢人的精髓——
用资本的力量吸引企业,用服务配套和房屋政策吸引人才。
翻看香港以往的施政报告,2019年压根看不见“吸引人才”的字眼,2020和2021年虽然提及了这个话题,但都没有给出特别明确的举措。
香港如此急迫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2
压力山大
香港的确该着急了。
香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29.16万人,与2021年年中的741.31万人相比,减少了12.15万人。在减少的人里——
有11.3万人属于净流出。
如果把时间再拉长一点,从2019年底到2022年中,香港已经——
减少了23万人。
这值得警惕,要知道,过去60年里,香港人口减少的年份只有两次。
更重要的是劳动人口的加速流失。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直言:过去两年,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港府统计处数据显示,在2022年第二季度,20至39岁年龄群组的劳动人口全线下滑,其中20至24岁的人口数同比减少14.98%。
在这些离开的人里,甚至有香港状元、牙医、辞职的区议员,不少人拥有硕士学位,他们宁愿去英国做饼干,也要离开香港。
人口流失的后果显而易见,香港岭南大学此前的一篇研究文章预测——
2027年香港将有17万职位空缺。
一个城市要发展,人是最核心的因素。疫情以来,香港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2020年,香港经济增速下跌6.5%,创下历史新低,甚至超过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5.9%。
更严峻的是,人口流失背后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香港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下降。
今年9月,英国智库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香港的排名从第3名跌至第4名,而新加坡则从第6名升至第3名。
这个榜单上,香港被新加坡超越,还是第一次。与此同时,新加坡还推出了“抢人计划”,大力吸引各领域的专业人才。
更早些时候,今年3月,香港的欧洲商会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有近一半在香港的欧洲企业正在考虑搬去别处。
失去“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桂冠的香港,再不出手就晚了。
3
“抢人大战”进入高潮时刻
着急的,不止香港。
按照李家超的说法,在这些政策下,香港每年可引入35000名人才。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可能比较骨感,因为急着抢人的城市,还有一大把。
2020年以来,上海就先后多次出台人才新政——
上交、同济、复旦、华师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放宽落户门槛;
海归博士、高层次留学人才可以直接落户;
李佳琦、杨超越作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
这三板斧下去,一向高冷的魔都顿时化身“抢人狂魔”。盐财经做过统计,2021年上海全年落户人数73128人,其中,居转户落户37684人,所谓的居转户主要就是靠积分落户。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中非上海户籍人数为1047.9万人,换句话说——
在上海靠积分落户的概率不到0.03%。
这概率也就比买彩票中奖稍微高一点,能拿出如此珍贵的落户指标吸引人才,足见上海的决心。
上海出马抢人的背后,是一场早已白热化的“抢人大战”。
过去几年里,中山、青岛、杭州、沈阳、南京、无锡、重庆、郑州等50多个城市持续加码新政,千万补贴、打折购房、落户零门槛等“强手段”轮番上阵,不惜血本拼速度、拼底线、拼福利,暗战一路打到了明面上。
为啥这些大城市都发了疯地抢人?答案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池”已经到了底部。
以上海为例,估计很多人想不到,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根据当前上海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情况等因素测算,上海老年人口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历史峰值。
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流入,再强大的城市也将陷入老龄化的陷阱。
真正令人惊慌的是,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上海。
联合国曾做过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顶峰后(2015年中国15-64岁人口约10.04亿,占比73.01%),将持续下降,到2035年,中国15-64岁人口将降至9.43亿,占比降至64.46%。
当人口演变为稀缺资源后,城市的焦虑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若不抢占先机,之后想要翻身,难如登天。
要知道,我们过往常用的经济模式、玩法、产业升级,都是建立在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池”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房地产、零售、制造,亦或是手机业的狂飙突进,都是如此。
这样的时刻,年轻人才就变成了各大城市的必争之地。理论上来说,抢到了一个大学生,就意味着抢到了8个人的GDP。伴侣、子女、双方父母,这些人都能给城市带来经济活力和消费需求。
得年轻人就是得未来,得人才就是得长远。这些城市,心里门清。
由此不难想象,抢人大战会非常残酷,因为狼很多,肉却有限。
4
尾声
这场抢人大战可以追溯到2017年。
2017年初,武汉市放出“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的豪言,开出了三副“猛药”——
1、零门槛落户(40岁以下大专、本科全要,硕博不限年龄都收);
2、年薪给保底(专科4万、本科5万、硕士6万、博士8万);
3、住房加保障(大学生买房、租房全8折,全国首创)。
为了落实这些政策,武汉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招才局”,“抢人”被列入“一把手工程”。成效是显著的,2017年,武汉落户大学生暴增30万,一跃成为大学生最青睐的二线城市。
武汉的成功让其他城市急了,很快成都、长沙、郑州、合肥、天津、青岛、昆明……一连串的城市都加入了这场“抢人大战”。
随着如今香港的加入,这场“抢人大战”已经来到了高潮时刻。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两句台词——
能抢来人是本事,能留住人更是真正的本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