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但很多人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活动活动手脚,其实不然。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院长靳令经告诉记者,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早期通过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能够使大部分患者恢复生活自理,甚至部分患者回到工作岗位。
图说:养志康复医院物理治疗大厅
科学康复让他站起来了
(资料图)
前几日,在养志康复医院,记者见到了来做康复治疗的张先生。不到40岁的他,年初突发脑出血后昏迷,被送往医院抢救。术后经对症治疗,张先生苏醒了。但是,后遗症随之而来:肢体和躯干共济失调、肌肉萎缩……他在当地进行过针灸理疗,效果不佳,后转院寻求进一步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康复,如今,他已经能在治疗师的引导下独立坐、站立。
“那时候站不起来,需要两个人一起合力才能拉我起来,我心情很差,几乎陷入绝望。”他说,“多亏了医生的疏导和精心治疗,我可以重新做回自己身体的主人了!”说着,张先生缓缓站起来展示他的康复效果,尽管还不能独立行走,但比之前进步显著。
“像张先生这样,卒中后做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都会有所收获。康复治疗,是应对脑卒中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 靳令经院长说。作为神经内科的专家,他见证了无数患者从躺在床上、坐在轮椅上进入医院,而后自己走出医院大门的康复奇迹。
图说:靳令经院长在为患者做检查
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中风之后,因脑部死亡的细胞组织不能再生,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是中风后遗症。如果中风(脑梗死或出血)的部位在脑的非功能区或面积很小,发病后通过积极的治疗是基本可以痊愈的。
若缺血性卒中发病4.5小时内就送到医院,可进行静脉溶栓或介入取栓,即便是较大面积的中风,也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恢复。病情严重者,如没有及时治疗,或尽管溶栓但脑组织没能充分挽救回来,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
康复训练须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2019年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卒中康复管理”指出,卒中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选择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靳令经告诉记者,“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属重治疗而不重康复,在挽救生命上花费巨资,但是对康复却持保守态度,更有甚者把康复与休养、理疗等同视之,或者认为走走路爬爬楼梯就是康复,这些都是认识误区。”
老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脑卒中后,老李急于恢复的就是行走能力,家属也知道要尽早康复训练,当他患肢稍能动时,就迫不及待地拉着老李爬楼梯,但是,老李此时连站立都不稳,运动稳定性很差,导致出现了走路划圈的异常模式,还跌倒了几次,差点摔断腿。
“康复大有学问,非专业的治疗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容易引起损伤。训练走路的时间选择、走路方式及强度等都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靳令经说。
图说:该院作业治疗大厅
患者老王,卒中后听从别人的建议只进行针灸、推拿,但效果不明显,家属便选择了放弃进一步的康复。“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很多,针灸和推拿老百姓十分认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辅具工程等专业康复技术。同时,脑机接口技术、机器人辅助康复技术、神经调控技术等先进康复方法也日趋成熟。” 靳令经说,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定,根据功能障碍的表现制定康复目标,选择最适宜的康复方案。
建立康复三级网络 多学科介入康复
在上海,随着三级康复网络的建立,一个康复模板逐渐形成: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康复专科团队介入,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提供早期康复;卒中恢复期需要康复的患者,入住综合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专科医院,由多学科团队所组成康复团队进行正规治疗与康复指导;卒中慢性期转入社区医院或家庭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上海已建成了几十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配备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先进设备,打通了康复的“最后一公里”。
图说:康复患者正在利用下肢机器人进行训练
“当然,康复的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辛,无论对病人还是家属,都是一种考验。” 靳令经说,一般最佳康复期在6个月以内,但恢复过程没有终点。脑卒中后1-2年患者坚持康复仍有进步空间。比如,临床发现发病后2-3年的失语症患者,只要坚持系统地强化言语治疗,仍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关键词: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