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很幸运,希望上海书展越办越好!”今晚,随着最后一名荣誉读者石炜昕走出上海展览中心,第18届上海书展在夜色中平安落幕。
一周前,书展举办的消息官宣后,预约名额很快被热情市民“秒空”,上海阿姨管剑思甚至拉女儿帮她在手机上“蹲抢”。当一圈圈人潮散去,展馆灯光渐次熄灭,上海书展在流光溢彩的夜幕中,合上了一本书;与此同时,一本更大的书正徐徐打开——外滩之窗大屏为上海书展点亮“我爱读书 我爱生活”“致敬阅读 感恩读者”;浸润满城的常态化活动全年接力,书香美好仍在延续……
克服重重困难以及不确定性,在读者们熟悉的文化品牌“相约星期二”经典诵读会上,2022年上海书展度过特殊的18岁“成人礼”。“面积缩减、品质不缩水”的精简版书展获得认可。据不完全统计,五天期间,近120家出版发行机构携约20000种图书、5000种新书、500种主题图书、近百场线上线下活动亮相书展,销售码洋超150万、实洋超100万,发挥了彰显主流价值、擦亮文化品牌、提振行业信心、回应人民需求的积极作用。
(资料图片)
■相聚:
汇齐一本书背后每道环节的劳作者
“入行以来,我在上海展览中心参加了一届又一届的上海书展,在这里我看到前辈们传授经验,还有刚入行的伙伴们的热情和活力,我想这就是图书行业的传承。”今天,主题图书展陈造型设计竞赛由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主办,新华连锁的孙嘉团队以“传承”造型获得一等奖,不少路过读者纷纷拍照点赞。
30名来自上海品牌实体书店的参赛选手,在现场设计、制作、呈现“二十大”字样和五角星、红船等主题鲜明、设计新颖别致的展陈造型。上海图书销售行业改变以往只在行业内进行技能比拼的习惯,首次在公众面前展示沉浸式阅读场景的业务技能。
在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汪耀华看来,图书造型对于图书推广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艺术手法营造沉浸式阅读场景,传递出书的魅力,给读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引导购买,为陈列场景增添新鲜度。
不止是终端呈现,写书、编书、出书、评书、卖书等书业各环节的劳作者相聚书展,在交流互动中迸发出更多活力火花。
尤其是今年新设的书展回顾区红毯,成为人气打卡点,爱书人纷纷找到第一次参展的年份,拍照留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吴军、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崔俊友,分别站在2004、2008年,定格下书业生涯的新起点。
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的话道出了不少出版人的心声——“为十八岁的美好庆生,上海书展是纸上风华与人间烟火最温暖的盟约。”
■动力:
“只要摆过摊的同事,都会爱上卖书的感觉”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工作室出版总监肖海鸥,这几天陆陆续续收到同事传来“捷报”——《三行集》卖断货了,《契诃夫手记》卖断了,《遗言图书馆》断了,已补货,又断了!《单读30》断了,有人来找《缓步》了。“买生命的厚度的人都是直接过来拿了就走,被鼓舞的同事都爱上卖书了。我发现只要摆过摊的同事,都会爱上。上海书展,新书我们应上尽上了!”语气里透着雀跃与感动。
热情的读者、丰沛的购买力,一直是上海书展和出版人的动力。
有读者在小红书上晒出了自己历年书展门票与现场展板的合影,正是这种直接与读者面对面互动,及时观察捕捉市场表情,让上海书展多了一层风向标意义。
上海也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图书文创专区,满足不同群体诉求。“在爱书人眼里,旧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古旧书与读者的相遇,就像是一段跨越时空的缘分。”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颖推荐“断版书、稀缺书、签名本”专区,《魏晋南北朝史缘》《申报介绍》《走进韬奋丛书》《上海掌故辞典》等出版10年以上的600余种图书复本极少,可读可藏。
上海图书公司钱海燕记得,有位老先生找到了一直想买的《中国名歌大全》,“厚厚一大本,才20元,算是淘到宝贝了!旁边还有一位老读者眼馋,问还有没有。”
到场读者积极互动和签售环节,让作家、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战玉冰备受鼓励,有位读者感叹“进来听听看,收获满满走!”新出版的《现代与正义: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研究》聚焦中国早期侦探小说作家作品及历史演变展开研究,并借助侦探小说这一文学类型,透视现代、理性、正义、科学等重要文化议题。
“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舶来品,但并不是单向度引进,而是经历了复杂而有趣的本土化历程。比如对正义的表达是侦探小说的核心思想价值之一,其产生背景和西方现代司法体制有着密切关联。但中国本土文学中也不乏此类思考,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就是其中之一。”他说。
不少展位各出奇招,比如汉服小姐姐手捧“小古文”系列,在直播镜头前亮相,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线下线上融合的试水,正是上海书展探索践行的生动注脚。此前,2022上海书展已走过“阅读走进如常生活”、“喜迎和庆祝二十大”主题图书联展、“云端新阅读”等三阶段,加上线下共四个阶段逐步开展。
■跨界:
小而美书店吸睛,探索融合市集露营新场景
户外的嘉年华市集,是今年上海书展互动指数尤其高的吸睛场景,不少读者纷纷“一站式打卡”沪上特色网红书店。
拆粉色图书盲盒、抽一颗诗歌胶囊、淘几本二手书……市民们驻足流连,作家书店、馨巢书屋、光的空间、泡芙云、阅外滩、二酉书店、无料书铺、公啡书社等特色书店,以及卓弘黑胶、三弄国乐等跨界文创展商共20余家机构,以市集露营的风格打造了集阅读、音乐、文创、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嘉年华,搭建了高品质阅读与高质量生活的通道。
其中,乐开书店带来了一系列作者签名本、二手绝版书和小众好书文创,“许多读者最多时一天来了十几趟,有热心粉丝甚至化身摊主,给其他市民安利好书好物,还交到了新书友。这种深入的互动交流,是线下书展才能营造出的氛围。”乐开书店主理人“蜗牛”告诉记者,不少市民记下实体书店地址,表示书展结束后要再去探店。
书展吉祥物“逗点”文创周边也受到读者喜爱,上海书展越来越成为阅读跨界文化融合的新场景。
相比近年来“书店+”复合业态探索,在上海书展呈现的种种新案例显现,“+书店”“+阅读”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新体验。越来越多人体会到,阅读应该成为生活场景的文化增量。书香,还将继续赋能美好生活。
作者:许旸
摄影:叶辰亮、许旸、姜珊、出版人朋友圈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上海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