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新近揭牌成立,并入驻国家海洋科技园区。
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主要依托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的学科、人才、科研等优势,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开放最前沿和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
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资料图】
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将以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单位在学科、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利用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和区域协同的能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全球创新策源服务。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介绍说,平台的正式揭牌意味着学校可以利用平台建设中人才、科技、产业、资源集聚的特点,在海洋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未来生命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冬表示,将和平台一起筹建的海洋生物医药股权投资基金,以资本之力,建立多元资金筹集机制,吸引社会化资金共同投入,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加速产业融合,服务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原创技术研发能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和企业,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对接新片区发展战略,强化产教融合
平台作为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型平台,依托海洋大学“双一流”和海洋生物、生物医药等学科、人才、科研优势,发挥平台社会资源汇集、专业化科技服务等功能。
据上海水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炯华介绍,运营初期,平台将围绕海洋生物医药各细分领域,聚焦基因编辑、河豚毒素、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前沿生物领域,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产业标准制定、产业创新应用示范等工作。
目前拟引进孵化项目共4项,基因编辑方面拟引进孵化项为基因编辑与药物筛选一站式平台(模式生物斑马鱼生物医药筛选评价体系),合成生物学方面拟引进孵化项目为河豚鱼毒素等,细胞治疗方面拟引进孵化项目为围绕海洋动植物功能多糖、多肽等设计并构建新型纳米靶向载体材料、基于纤溶抑制作用和上皮组织变化研发抗牙龈出血新型口腔护理产品的研究等,干细胞方面拟引进孵化项目为以细胞技术为核心的药物研发与应用。
向海洋“要药”,做好“海”字头大文章
上海海洋大学一直致力于从海洋出发,以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向海洋“要药”。
吴文惠教授团队从700多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发现了作用机制独特且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成药性优良的溶栓先导化合物;鲍宝龙团队一直专注于河豚毒素的研究等;祖尧团队致力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生物医药筛选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还与葡萄牙海洋与大气研究所有长期合作关系,在两国海洋生物领域有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上海海洋大学将发挥在海洋生物、深渊科学等特色领域的科研实力、学术地位及行业影响,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专业孵化器、投融资机构等平台专业孵化培育优势,孵化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特色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形成有创新、有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企业孵化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协同创新服务新模式。通过企业孵化、投融资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物医药临港科创平台,也将利用市场机制为海洋生物医药科研成果与产业化之间搭接桥梁和纽带,构建促进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与产业化的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力求实现“引进一批人才,创办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门学科”,形成生物医药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