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若是在秋日午后两三点,从小蒸驾车出发,途径松蒸公路、泖岛公路、练高路可直接开到泖河边,树荫浓密,稻穗金黄,秋阳在后视镜里留下耀目的质感。
(相关资料图)
现今的小蒸,倚着小蒸港,老屋错落,老街寂寥,老人倒是不少。几条路名,颇有些许令人遐想的况味:贞溪路、老松蒸路、三观桥路、芦潼路……
“先有小蒸,再有松江府”。小蒸偏居青浦练塘一隅,沿着小蒸港往东,不出200米,即已达现今青浦界的最东头。水水潋滟,再烟波荡漾个八里、十里,水面骤然开阔,此处即为“九峰三泖”里的泖河了。
唯有一个字,静。
曹知白和曹园雅集
不过我知道,700多年前,元代大画家曹知白从此地出发,想必是沿着水路,乘一叶扁舟,与赵孟頫把酒言欢,徜徉在三泖九峰之间,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曹知白(1272-1355),字又玄、贞素,号云西,松江华亭(今上海青浦)小蒸人,与无锡倪瓒、昆山顾瑛合称为江南“三大名士”。
今年恰逢曹知白750年诞辰,青浦区博物馆正在举办“韵度清越——元代画家曹知白诞辰750周年纪念暨山水画展”,展现了这位江南名士风雅的时代,风雅的一生。时至今日,元代艺术在绚烂的古文化中,或许与我们产生了些许隔膜;但曹知白,却与赵孟頫、黄公望、王冕、倪瓒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一起,留在了水墨素笺之间,隔着750年的悠悠时光,将其一生83年的风雅人生,塑成了江南、上海之名士风范的摹本,遥遥遐想之间,恬澹、宁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种种意味,油然而生。
曹知白出身于江南声名显赫的富豪家族。曹家不但非常有钱,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曹知白幼年丧父,由其母抚养成人,跟随从祖父曹泽之学习。根据相关典籍记载曹知白:“长身美髯,容貌甚伟,以世家子好读书,工翰墨,海内胜流。”个子高,胡须漂亮,人长得好看,又有文化,能写诗,会画画。应该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和赵孟頫相识,度过了荡舟泖河,畅饮美酒的惬意时光。
▲曹知白是小蒸人,问当地的居民,小蒸方圆几许,他给我比划着:东西、南北,约莫都是三公里的样子吧。
年轻的曹知白不仅能诗擅画、文采出众,而且也有出色的才干。北宋中期后,松江上游泄水不畅,河口段淤浅,不利航运及泄水,22岁的曹知白在开凿吴淞江的工程中建立了颇多功绩,此后他又提出“填淤成堤”以利农事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得到官府的赏识。
正在此时,曹知白的母亲突然病故,他毅然辞官回乡守孝三年,之后短暂地担任了“昆山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委主任)后,即辞官隐居,从此以读书、赋诗、交游、作画为乐,独善其身于朝堂之外,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书斋画案前构建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隐居并不意味着闭门不出。曹知白家境富足,底蕴深厚,江南名士皆以与之相交为荣,其居住的曹园,亭台楼阁、花圃、藏书室一应俱全。曹知白主持曹园雅集,足有四十余年:“人和天地阔,主雅客来勤”说的正是曹园彼时的风雅情致,与昆山顾瑛主持的玉山雅集,同为元代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独到贡献,甚至影响了日后的海派文化。
来看看彼时曹园景致的命名,寓意风雅,极为考究:木石间曰“洁芳”;小楼曰“听春雨”;有亭,竹树阴森中曰“息影”、梅间曰“索笑”、近水梅轩曰“清浅”、橘中曰“楚颂”;花本间有亭曰“遂生”;花竹间有桥曰“蹑虹”、曰“霞川”、曰“月窦”、曰“爱莲”……
▲在历史的苍茫中,昔时曹园早已凋敝,700多年后的小蒸,老街风貌古朴
再说说江南名士们在曹园雅集里玩些什么?挥尘谈玄、论文赋诗、援琴雅歌、觞咏无算、歌咏不绝,内容涵盖经史、诗文、佛法、阴阳、易理、医卜、书画、音律等,并以诗文互动最为频繁。话题多为追思竹林七贤兰亭文士之清逸、范蠡与谢安之放荡,吃的是麋鹿肉脯,饮的是桂酒椒浆,玩的是投壶诗书,每岁必联诗祉四方名士毕集,赏穷日夜。曹园雅集的主要参与成员多达四十人,若以参与身份论,既有江浙高官,亦有江东布衣;若以处世态度论,既有入世显贵,亦有出世释老。
曹知白的朋友圈
曹知白虽隐退曹园,不乐仕进,但却承永嘉学派之训导,令子孙多读书养德,使永嘉之训不因宋亡而衰落殆尽,而在松江地区得以延续四百余年。可见曹知白自退隐以来,生前则凝聚文星于松江,身后则承续文脉于后世,在松江文人圈之作用如桥通两岸,水连湖山,非一般名流可比拟。
▲赵孟頫(1254-1322)为吴兴人,号“松雪道人”,1299年,任浙江等处儒学提举,与江南各地的文人雅士多有来往。黄公望自称是“松雪斋中小学生”。
先说说名声最大的赵孟頫,相识时其好友曹知白正是十七八岁,写诗画画不在话下,还和赵孟頫一样,旁通佛、老之旨,以此观之,赵曹二人既有一些师生的情谊,又可以称得上是 “忘年交”。根据当时江阴文人王逢在诗里写道,赵孟頫在松江时,曹知白“角垫林宗巾”,并满载名酒“九峰春”前往拜访。
年轻的曹知白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以书入画”的影响。因此,在曹知白的画中,没有荒寒萧瑟的感觉,没有刻意的安排组织,洋溢着温文尔雅的清静之风与超然物外的自然之气。
▲《(正德)松江府志》里写道,黄公望在松江期间与曹知白最善,多留小蒸,他的《溪山雨意图》即完笔于曹知白家中;其又在《重溪暮蔼图》自述与曹知白常有绘画探讨
元四家之首平阳人黄公望(1269-1354)比曹知白大三岁,这两位知交,在履历与际遇上虽完全不同,但二人的友谊,则贯穿了一生。1342-1351期间,为黄公望主要寓居松江之时。二人执笔濡墨多年,老而益进。其时黄公望已经七十三岁,曹知白也已经七十岁,二人皆近耄耋,画格高妙,艺境非寻常可及。
▲仇英绘《倪瓒像》,上海博物馆藏。倪瓒比曹知白小36岁。曹知白一生优游,倪瓒则从大富贵坠入困顿,多少有点无奈,但文人的精神是相通的。
无锡人倪瓒(1306-1374)是曹知白的晚辈,他二人和昆山顾瑛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士”。《(乾隆)青浦县志》称倪瓒“晚年居曹知白家最久”,实与曹知白之孙曹炳交善,常来往曹园吟诗、咏物、饮酒、品茗,“阶前红药无人摘,彩翠笼烟溪水南。为折一枝和瑞露,小窗巵酒咏春酣。”倪瓒这首诗说的正是曹园的风雅景象。
▲王冕当时屡应进士举而不中,便买舟下东吴,历览名山大川。来到松江游历东吴时途经此地。
此外,还有一位客居松江的大诗人与曹知白交善,他就是绍兴诸暨人王冕(1287-1359)。在王冕看来,曹知白的文章“惊世世所重”,其绘画笔力更是“到老老更工”,而“流水涓涓石凿凿,一啸长才风雨作”、“岂云笔底有江山,自是胸中蕴丘壑”说的正是九峰三泖的景致与曹知白掀髯长啸之境;而“安得先生乘兴来,写我江南雪千里”说的是王冕看到曹知白所绘雪景为即兴之作,为此赋诗。由此可见,曹、王二人曾同往吴淞江畔赏雪,曹知白乘兴绘制雪景山水一帧,王冕则以诗纪事跋于图上,此图虽未传世,但从王冕跋文依然可意取二人之互动,在诗文与绘画上当有佐进。
到了正十二年后(1352后),红巾军兵乱浙西,浙西诸郡皆沦为战场,而松江稍僻于九峰三泖之间,与此同时海上皆可避兵,因此四方名流,如绍兴籍诗人杨维桢(1296-1370)、江阴籍文人王逢(1319—1388)、黄岩籍史学家陶宗仪(1329-1412)等皆汇聚于此,松江亦因此文艺大兴。此时曹知白虽属耄耋老翁,但其早年已名满江南,四方士大夫闻其风者皆争相前往曹园拜访,故此时如陶宗仪、倪瓒、王逢等与曹知白之互动实为前辈与后学之交往了。
曹知白和九峰三泖
如前文所说,曹知白的曹园位于小蒸,这个如今十分鲜为人知的青浦小乡村,地挹九峰三泖之胜、松江府西隅,700年前是闻名江南的风雅地。元代绘画、诗文界里几十个响当当的名字、瑰丽的传世之作、令人神往的雅集,都为九峰三泖染上了文艺翩然的色彩。
▲从绘画风格上来说,曹知白善画山水,受赵孟頫影响,而趋向李成、郭熙,也吸取董源、巨然,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用干笔皴擦,情味变为简淡,苍秀简逸,当时为黄公望、倪瓒所推重。
曹知白以“云西”为号。昔时晋陆云(262-303)旧居九峰三泖,曾自曰“云间陆士龙”,其后松江别名“云间”。文人多好古,曹知白号“云西”亦当寓意其居于松江府之西意。自从他辞官隐退,极大部分时间都在曹园度过,因此,在曹知白的画作里,峰泖胜景,云间疏朗,无疑对其美学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从西晋书法家陆机,到元代曹知白,而后明代董其昌,以九峰三泖为中心的这一江南地区一直文风极盛,人才辈出。
▲曹知白晚年居曹园,所绘山水多据九峰三泖图真,且《群峰雪霁图》之“群峰”即在峰泖之间,可见此处四围峥嵘,八面玲珑,渔父停舟罢棹,游人贪旅忘程,山村炊烟绦绕
如今,泖河依然烟波缭绕,然若从杨维桢《泛泖诗》“天环泖东水如雪,十甲竹西歌吹回。莲叶筩深香露卷,桃花扇小彩云开。九朵芙蓉当面起,一双鸂鶒近人来。老去于此兴不浅,玉笛能吹鷃滥堆。”中可见,元季三泖之水清澈如雪,湖中青莲有接天之势,溪岸桃花拾映照之彩,游人常于此泛舟,丽人日在此浣纱,禽鸟则嬉戏于水中央。如此景致,不难理解文人墨客为何喜居于此,曹知白又为何寄兴于处,且于初春取景绘制《群峰雪霁图》以赠好友。
▲不仅是曹知白,黄公望寓居此地时,亦有多幅佳作传世。台北故宫博物院又藏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一帧,画本幅自识云“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故知此图正是黄公望于至正九年(1349)初春,即其八十一岁为时所作。
尽管亦有评论家认为,由于曹知白家境富有处境安然的缘故,所以其较“元四家”而言,“笔墨差弱”。但倪瓒全不是这样认为的。1342年时,倪瓒经过杨维祯书斋时,见到了曹知白所画《溪山无尽图》就“别有会心”,“爰题三绝于左”。其中一首曰:“曹君笔力能扛鼎,用意何曾让郑虔”。见仁见智,全由云西翁的画作来说话。
▲《溪山泛艇图》,上海博物馆
1355年,曹知白以83岁高龄寿终正寝。与同时代的那些饱经命运捉弄的名家不同,他的一生几乎毫无波澜,执着于用自我独特的继承与融合创新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
事实上,300多年之后,曹知白的同乡、南北宗论的推手董其昌对曹知白的评论是极高的:“吾乡画家,元时有曹云西、张以文、张子正诸人,皆名笔。而曹为最高,与黄子久、倪元镇颉颃并重。”或许,对于崇尚黄老之术、宁静淡泊的曹知白本人来说,金钱与名利只是浮云,而他只要安静地读书、认真地画画,就足够了。
而曹知白以曹园为据点,生前以其强大感召力在曹园展开极为繁复之文人互动,凝练精英文化于当代;身后又以其强大影响力推动松江数百年文化之沿袭与扩展,承续永嘉文脉于后世。可谓“前辈风流,映照古今”,堪为士林典范。
有人说,如果用一个关键字来概括元代名家山水绘画的风格特色,黄公望堪称“清”,倪瓒当得上一“寂”字,吴镇是“孤”的,王蒙是典型的“繁”,而曹知白,用一个“静”字再恰当不过了。在他的山水画里,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清静美好,“万物静观皆自得”。面对他的作品,再浮躁的内心都能沉静下来:画者疏于人事而不欲画人事,若从图绘者心态论,曹知白穷其一生在世俗世界中别创一安身立命之处所,以维持其精神雅境之纯粹。
这可能正是远隔了750年的“上海式风雅”——曹知白。
韵度清越——元代画家曹知白诞辰750周年纪念暨山水画展
展期:即日起-2023年2月15日
地点:青浦区博物馆临展厅
文:王路
图:王路、青博区博物馆
编辑:刘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