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钟书阁主办的“喜迎党的二十大·我的幸福时光”主题征文活动已圆满收官。活动期间,共收到近百篇来自工作与生活在徐汇的市民朋友的投稿,既有散文、诗歌,又有微型小说、记叙文等。“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和《徐汇报》设专栏刊登获奖和优胜作品,通过市民朋友讲述的徐汇故事,展现徐汇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徐汇人良好的精神风貌。今天给读者分享荣获优胜奖的文章《这份“绿色”考卷,徐汇这样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份“绿色”考卷,徐汇这样答!
前不久,我一位河南朋友到这里来出差,我陪他到市内市郊到处转转。走到淀浦河(老沪闵路-长华路左岸)的河岸,放眼望去,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偶有莺歌阵阵,眼前皆是风景、水天相接处更是美如画,他大为感慨:“这里真的太漂亮了,你们真是太幸福了!”
听到“幸福”的美赞,我既感欣然,又有点意外,没想到外人对徐汇评价如此之高!或许自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不过,这也让我静下心来打量自己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探寻并试图解开近几年来城市蝶变的幸福密码。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但当为民的追求,转化为一项项科学决策,落实到一个个务实行动,就会像春夜喜雨,随风潜入,滋润着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铺就了徐汇幸福的底色。“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不仅是对“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的贯彻,更是对“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注释。
2021年5月起,徐汇区实施了沿淀浦河(老沪闵路-长华路左岸)水脉启动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项目,以“自然、阳光、水岸、绿地”的人居环境为主题,构建出一个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和空间感、意趣生动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紧接其后的春申塘(黄浦江-龙吴路段)实施了防汛墙维修改造工程。更是擦亮徐汇“水名片”…… 一份“绿色答卷”,万顷生态画卷。
这十年徐汇区扩大沿江环境建设效益,积极运用海绵城市、低碳发展理念,促进“水、绿、人、文、城”的融合发展。建成8.4公里景观大道(6座市政桥、3座景观人行桥)、50万平方米公共开放空间,做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以“动迁腾地、以房换地、异地安置、功能置换、合作收储”多种组合模式,完成土地收储约280公顷,为地区整体开发释放空间载体;建成总长度约20公里的“七路二隧”骨干道路;通过3条轨道交通、3条市级快速路、3条隧道等等。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彰显了徐汇区幸福的本色。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徐汇将“以人民中心”理念落到民生实事上,兜牢民生底线,满足民生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件件民生实事无不主动回应市民美好生活需要——它可以是“大事”,如“五个中心”大城市圈建设 ;也可以是“小事”,凡是事关居民收入、生活、出行等日常,都在统筹谋划之列、抓紧落实之中。
“城市即人”,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才是幸福城市的核心所在。在这里鸟儿总能找到蔚蓝的天际,柳丝总能得到春风的疏理,麦苗总能激起绿色的涟漪,蜜蜂总能放飞在盛开的花季。在这里,孩子们忘情于假日的嬉戏,恋人们滞留在相约的长椅,老人们深陷于童年的甜蜜。这里啊!人人都享有把每一分钟当作60秒来过日子的惬意。这契合发展大势,切合徐汇实际,符合民生需求,相信必定会引领城市拔节生长,让每一个生活旅行在徐汇的人,都能在宜居宜业宜游中心有所属、情有所依、梦有所归!
文稿:娄心程
编辑:杨宜修
校对:潘丽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