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相关资料图)
九江路,俗称“二马路”。由于靠近黄浦江纤道,最初名为“打绳路”“纤道路”。根据《上海史》记载,九江路路边有河存在,如果行船逆流的话,需要拉纤,也由此形成了岸边的泥路,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打绳路”。
曾经,有多家金融机构开在九江路,最早的有阿加刺银行与有利银行,较后开设的有美国的花旗、大通,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荷兰的安达,德国的德华以及中国的华侨和聚兴诚。这条马路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九江路一览
☑“中国的华尔街”
☑曾与水路相伴
☑160多年历史积淀
九江路辟筑于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加筑至今湖北路,后再延伸到西藏中路,长1490米。1865年,马路正式被命名为“九江路”。1999年,该路再向西延伸325米,至南京西路。
主要建筑一览
中华邮政储金汇业局
(九江路38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这里原来是日商三菱银行的所在地,后为中华邮政储金汇业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上海邮政局,现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这幢大楼和外滩的建筑一样,成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上世纪30年代标志性建筑之一。
花旗银行旧址
(九江路41-45号,区文物保护点)
“花旗银行”的名字与上海颇有渊源——当时上海人称美国星条旗为“花旗”,最初花旗银行在上海的分行门口总是插着美国国旗,也就被称为“花旗银行”。这一中文名称被纽约城市国民银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安利大楼
(九江路80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身处外滩一带,安利大楼并不起眼,然而当年它却是上海最早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之一。大楼为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四川中路、九江路口转角处为主入口,层间有白色水泥腰线,顶部出檐,部分窗有弧形砖过拱或半圆券,形成构图中心,整个立面精美。
江川大楼
(九江路89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江川大楼,原德华银行总行所在地,1916年竣工。建筑立面为花岗岩饰面,入口处饰巴洛克山花,采用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1920年代,德华银行重新来华发展,重新选址在如今的江川大楼。1945年后,德华银行由中国国家银行接收。
上投大厦
(九江路111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投大厦原为大陆银行大楼,大楼建成时为10层钢筋混泥土结构,10-12层为92年大楼整体加建部分,建筑整体呈现装饰艺术风格,北立面有拼色泰山砖。
圣三一基督教堂
(九江路20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三一堂,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新教教堂,始建于1866-1869年,因其红砖砌筑的外墙而被称为“红礼拜堂”。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其钟楼曾经长期是上海的制高点和最醒目的地标,是上海当时最美的建筑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九江路还曾是风靡一时的“服装街”,如今已寻不见丝毫踪影。站在外滩与九江路的交叉口,回望整条路,它像是跳动的脉搏,仿佛能够聆听到历史的回声。历史的厚重在脚下,喧哗浮躁在眼前,也许,这就是对一座城市最好的打开方式。
来源:上海规划资源、同济设计TJAD、上海去哪儿吃、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永不拓宽的马路》
编辑: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