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腾讯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主办的捐赠圈研究报告发布会暨第二届美好捐赠圈大会今天在沪举办。以“捐赠圈是否会成为新兴的潮流捐赠方式”为主题,与会各方在现场分享各自观点,探索中国捐赠圈的未来。
“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捐赠圈模式是可以让捐赠人在一起紧密、理性、可持续地参与公益的方式。”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在开场致辞中表达了对捐赠圈的认可。联劝公益理事长王志云一直在探索捐赠圈,从2014年发起国内第一个集体捐赠模式基金“一众基金”,到联劝公益持续推动国内捐赠人建议基金和捐赠圈发展,“2018-2019年,在联劝采用捐赠人建议基金的模式去连接更多个人和家庭持续参与公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群向我们提出了‘在一起,做公益’的要求。自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去推动捐赠圈的孵化。一旦开始,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2020年,联劝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把实践变成模式分享给行业,让更多的公益组织、公益平台、公众用这样的方式产生持续深入、价值体感强的公益链接。“
【资料图】
捐赠圈(Giving Circle)将人聚集起来,汇集资源用以支持组织和个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自发地汇聚资金,共同决定如何将善款资助给哪个慈善组织或公益项目。除了捐赠资金,捐赠圈成员往往还投入时间、技能等其它资源。捐赠圈同时也提供平台,让成员们有学习和社交的机会。
国际上,捐赠圈相关的学术报告、期刊文献、商业调查已成系列。作为国内首份关于捐赠圈的研究报告,《运用捐赠圈激发公众慈善参与的中国模式研究》今天首发。联劝公益副秘书长张波娜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分享了捐赠圈模式在中国实践的历程和收获。
报告通过半结构访谈、在线问卷调研及在档历史数据来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半结构访谈9个捐赠圈,收集有效发起人及成员问卷305份,此外问卷调研的受资助公益组织24家,半结构化访谈2家。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贾西津教授的支持。
研究发现,中国捐赠圈成员的主要特征为年龄在32-52岁、拥有良好教育背景、良好收入、有共同兴趣爱好、以女性为主。发起人设立捐赠圈的主要动因是“一起捐,一起回馈社会,没有特定资助需求的共同捐赠“。而捐赠圈成员加入的原因,有来自外部的影响,更主要是成员内在驱动,根源是对发起人或成员的信任。捐赠圈的组织类型主要是围绕核心团体或个人的松散网络,所以在决策上通过管委会或者核心个人进行决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一般公益捐赠,捐赠圈成员的捐赠活动不仅仅捐钱,同时还捐时间、捐资源。捐赠圈的资助领域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资助对象主要为儿童。
在中国,从零星的捐赠圈到近几年在上海联劝基金会系统下几十个捐赠圈的萌芽,同样展现了勃勃生机。捐赠圈的发展,离不开发起人被公益热情感召的聚心力和成员内在爱心驱动的向心力。这两股爱和信任的力量相互作用,合力推动捐赠圈发展。捐赠圈的成员自愿参与、共同出资、共同决策,兼有社交、学习功能等特点,这些都与中国结社互助的历史留传、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各种形式的慈善互助社群一脉相承。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