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的读者、作者、编者齐聚市民读书会,讲述自己与夜光杯携手走过的光阴故事。
市民读书会现场
夜光杯是上海符号,是上海百态;夜光杯里有上海味道,有上海气韵。昨天下午,市民读书会第二十四场活动:读者•作者•编者《爱夜光杯 爱上海·2021》新书发布会在邬达克纪念馆举行。
【资料图】
(视频)
夜光杯的读者、作者、编者,夜光杯的老朋友们和小朋友们齐聚一堂,讲述自己与夜光杯携手走过的光阴故事。
宝藏作者的梦想
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和夜光杯有很深的渊源,说他是夜光杯的“宝藏作者”丝毫不为过。“我与夜光杯结缘于1961年,当时我刚参与了电影《51号兵站》的拍摄,新民晚报来约稿,我就写了一篇。”
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
梁波罗一直以来有两个梦:戏剧梦和文学梦。他曾在同一天收到了上海戏剧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尽管最后选择了上戏,但文学梦一直都在他的脑子里。“拍戏的间隙和退休后,就是我圆文学梦的时候。夜光杯给予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许多。”梁波罗的分享引来读者阵阵掌声,他也感谢夜光杯读者们对他的支持,“我觉得,读者在我文末的留言,比我的文章还要精彩,读者的反馈,于我,是一种激励。”
读者带来了四本梁波罗的书参加读书会并请梁老师签名
2017年,梁波罗为夜光杯撰写的《今夜燕归来——又见王丹凤》,是夜光杯微信公众号第一篇10万+文章。在读书会现场,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写作过程,“我是笨鸟先飞,所以写完文章,我也会改很多次。记得那篇交稿后,我又想起了一些值得写的细节和故事,于是再次作了修改后,又交了一遍给编辑。后来我才知道,版面已经做好了,我感谢编辑不厌其烦地用新版本覆盖了原来的版面。”文不厌改,是梁波罗写作一直遵循的原则,“有时躺在床上想到一句,我就马上起来写下来改好,就怕自己忘了。”梁波罗认为,说自己是个老读者更准确,“我爱读夜光杯,兼做一些作文。”
参加市民读书会的读者们
梁波罗很喜欢夜光杯的文章,看到一些金句警句,他会马上记下来,“这些是我个人修为的参照,也可以成为我日后写作的借鉴。”他也曾多次把自己的抄录,做一些修改后,朗诵介绍给更多的读者,无意中也成了夜光杯的传播者。
既高雅又亲民
“爱夜光杯,就是爱上海。”这句话道出了“夜光杯”的上海基因。以此为名,今年,夜光杯的编辑们精选了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的高点击率美文75篇成书,也暗合了“夜光杯”今年75岁生日。出版《爱夜光杯 爱上海》今年已是第五年,第五本了。
文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周伯军既是夜光杯多年的忠实读者,也是《爱夜光杯 爱上海》系列书籍的出版方代表。“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读到夜光杯很好的文化传统。”周伯军说,除了是一名合格的编者,他也是夜光杯优秀的读者,“我读夜光杯是全方位的,我收藏了很多夜光杯的文丛。现在,我不但读报纸,我也读夜光杯的微信公众号,这也是现在读佳作的很好的渠道。”
文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周伯军
周伯军讲述了自己多年前为夜光杯“十日谈”栏目撰文的故事,“那组十日谈叫‘记者的家’,写的是我当年刚到《文汇报》工作时住在‘铁皮屋’的生活。‘铁皮屋’的生活让自己有了‘浮屐斋’的书斋名。”周伯军说,这篇是他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文章发表后,有读者愿意用极低的价格将房子租给我。”
在周伯军的眼里,夜光杯的文章既高雅又亲民,“高雅是指巴金等大家都愿意为夜光杯撰文,但夜光杯又非常贴近读者,这也是新民晚报给读者留下的一贯印象。”
道出一片深情
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艰深,尖锐却不尖刻,传递真诚、美好、温润与善意,这是读者眼中的夜光杯,作者笔下的夜光杯。
在现场互动中,既是作者又是读者的诺澄说,自己是代表全家来的,夜光杯是全家都爱读的报纸。
她小时候,外婆每天都会隆重地戴上老花镜读晚报。夜光杯是她语文学习的启蒙,外公一直鼓励她:你写作文写得很好,以后要在夜光杯发表文章。“我今天可以对外公说,他的心愿实现了。”诺澄激动地说,尽管自己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国外,但没有放弃中文写作。
高安路一小的学生陶辰辰说,家里一直有阅读夜光杯的传统,自己最爱读的是星期天夜光杯,比如有一篇讲搬家的文章,就让她想起了自己搬家时,对家的恋恋不舍。
读者李静一直关注“夜光杯”公众号,她曾带父母参加过“百年风华路”的市民读书会,她喜欢夜光杯上的每一篇文章,“惊艳又贴近生活,就像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一样,包罗万象,艺术人文,有百姓烟火,也充满上海风韵,很珍贵难得,作为夜光杯忠实读者,我希望夜光杯永远闪亮,越来越好。”
还有一位夜光杯的老读者带来了剪报,并作了一首诗,其中的一句“勤读夜光杯,家家有品位”道出了读者们对夜光杯的一片深情。(文 / 王瑜明 图、视频 / 孙中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