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讯(记者 孙云)快递包装箱的缝隙中掉落出一些白色粉末,警觉的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向公安机关报告后,隐藏在箱中衣物伪装下的48千克伪麻黄碱粉末随即被查获,发件人张某等也很快被抓捕归案,经松江区检察院以涉嫌走私制毒物品罪对张某及其同伙提起公诉,他们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至四年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这是松江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利用快递走私制毒物品的典型案例,在该院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检察官梳理近三年案件发现,在涉毒涉枪犯罪中,物流寄递已成为最主要的交货方式,这说明进一步强化寄递行业安全监管,堵塞管理漏洞十分重要。自去年10月最高检向国家邮政局制发“七号检察建议”以来,该院已向多家国内、国际物流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书,从源头上遏制寄递违禁品违法犯罪。
松江检察院供图
利用物流寄递渠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较过去犯罪分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更具隐蔽性、伪装性,给打击犯罪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国家邮政局制发“七号检察建议”,以推动强化安全监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寄递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此后,松江检察院迅速行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深入辖区内邮政管理部门、禁毒办及物流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立足为企业查缺补漏,我院向多家国内、国际物流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书,为寄递企业“开良方”,为社会治理“献良策”。同时,为了从源头上遏制寄递违禁品违法犯罪,我院强化“七号检察建议”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大众普及寄递安全知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检察官分析研判近三年承办案件发现,在辖区内发生的利用寄递渠道进行交易的毒品、枪支等违禁品犯罪案件中,国内跨区域、跨省市寄递占大多数。不法分子通过国内物流公司寄递毒品、枪支等往往利用快递员开箱验视不细致、过机安检不严格等工作疏漏而得手。而国际物流检验关口多、查验更严格,此类犯罪手法较之国内渠道寄递更为隐蔽,而且此类案件中寄递毒品的重量往往也更大,一旦寄递成功,其危害也更大。
针对国内跨区域寄递问题,该院开展线上普法宣传、与行政机关联合安全检查等活动。今年11月,针对在办理林某非法买卖枪支案中发现的寄递从业人员利用工作便利进行枪支跨省买卖、开箱验视和实名寄递未有效落实等情况,向国内某知名物流企业制发检察建议,提出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严格人员管理的建议,促使寄递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助力企业长足健康发展。
针对在办理张某某等人走私制毒物品案中发现的利用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走私违禁品的问题,我们对涉案国际货代公司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当面交流,对该公司发现疑点后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线索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了解了该公司在工作中查验违禁品的难点,并结合办案实际提醒查验重点。随后根据调研情况向该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该公司在过机安检、开箱查验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查验力度,加强对一线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方面的培训,建立健全违禁品线索举报奖惩机制,在三位人民监督员的见证下,将这份检察建议书通过线上公开宣告送达。公司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积极开展落实工作,并及时回复,表示将与司法机关一起筑牢国际快递物流寄递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