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本周开始,随着第一批“阳康”(“阳”过康复的人)”续返岗,街头的烟火气渐渐恢复。昨天上午,浦东新区举行张江科学城重点项目签约开工仪式,成为疫情里上海一手守牢底线保民生、一手攻坚克难谋发展的“冬日即景”。
图说:张江科学城重点项目签约开工。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摄
“一个创新的城市应有几个‘核爆点’,这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新赛道的风口点,是全球各类最好创新资源的汇聚区。”在上海,张江科学城是最有条件诞生“核爆点”的区域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的签约开工仪式所在地没有放在传统意义上的张江核心区,而是放在了周浦镇。原来,这里已纳入张江科学城规划范围,是浦东新区南北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它不仅意味着张江科学城建设从原来的95平方公里扩大到220平方公里、核心区项目向新拓展区域辐射,更意味着张江科学城不但要实现创新策源能力“从0到1”的突破,更要贯通“张江研发、张江制造”全链条的目标。
新年未到,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先行,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今年上海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考验,上海人民一次次经受了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挑战,依然坚持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早”字上下功夫,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在疫情反复的考验中,为明年发展加速奔跑。
这样的“冬日即景”并非个例。在外高桥,全球营运商计划(英文简称为GOP)本月迎来了一批“新伙伴”,10家有意向加入全球营运商计划的企业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谈到想加入GOP“大家庭”的原因,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说:“我本人非常热爱中国,我相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我们希望变成人工智能辅助药物发现领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在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我们用机器人可以把AI药物发现过程做得更快,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的出口产品,为世界和中国患者提供更多的创新药。”在比黄金还珍贵的外企掌门人信心背后,“实”字是关键。两年来,全球营运商计划工作专班解决了企业实际需求近300个,出台一系列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措施,使其引领效应不断凸显,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上海经济顶住压力,前三季度走出了一个“V”形,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开放型经济的活力和韧性。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将其概括为“平稳开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弹、持续恢复”。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疫情带来短期波动是正常的,我们要看数据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仍在。”高质量发展的势头背后,是上海坚持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的创新突破之路;是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发展堵点、并转化为制度创新“源点”的主动探索。
冬天终将过去,希望就在前方。刚刚召开的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强调,全市上下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重点区域要走在前、挑大梁,各方面要各尽所能、多作贡献,各级干部要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相信经过疫情寒流的阵痛,随着各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和关键举措陆续落地,明年上海“开轩面场圃”的新局面值得期待。
宋宁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