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相关资料图)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明天起,
在西岸美术馆大道的最北端,
将有一座全新场馆
星美术馆
向公众“开启”!
星美术馆
原址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
海陆转运铁路平台“日晖港货栈”,
始建于光绪三十年。
1958年,该地更名为上海南火车站。
2006年,新上海南火车站启用,
原上海南火车站更名为南浦火车站。
而随着世博会的到来,
这个老火车站于2009年6月28日关闭。
星美术馆建筑
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法国建筑师
让·努维尔设计,
他选择了延续历史,
不破坏建筑与历史的连接性,
使得星美术馆不仅是
新建于“日晖港货栈”之上,
更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延续。
在建筑结构上承续工业风格,
将原有建筑风格做出了当代的呈现。
整个高挑的空间没有一根横梁,
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室内空间面积,
通过精心设计的夹层很好地
承载和抵消了水平力,
使得整个室内空间稳固且简洁美观。
对让·努维尔来说,光是实体,也是材料,
他将光的感染力融入建筑,
使光成为了星美术馆的“影子”。
这种合理对光的可能性和多样性的运用,
让建筑语汇丰富多彩,
更为美术馆增添了些许诗意。
而从远处望去,
星美术馆与远处的船只,
还有近处的绿色龙门吊,
在日光与江风中相互呼应,
仿佛回应着此地的历史和人们散落的记忆,
以及—— 准备迎接新的故事。
开馆首展
开启START
开馆首展“开启START” 由创办人、馆长何炬星先生领衔的策展团队精心布局,在整体策划中:开馆展将由四个连贯的展览组成,分别为“开启START”之第一季至第四季,每季历时5个月,为期2年。
每一季均将以不同基调、不同视角来呈现,尽量保持艺术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即使艺术家有重合,展现的作品也一定另有面貌。总体下来,四个连贯的开馆展览,历时20个月,将涉及全球当代艺术家超300名,代表性作品超300多件。
开馆展“开启START” 作为星美术馆开馆布局的第一篇,将呈现85名(组)艺术家的88件作品。展览以全新的策展结构和“非线性、去主题”的叙事逻辑,将近百位当代大师的作品形成多维度、多视角的庞大复杂对话,让作品自身发声,让作品彼此共鸣。
参展艺术家
马修·巴尼
继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之后
又一位使用新潮视觉的天才艺术家
当代艺术界和先锋电影领域的时代大师
▲《狄阿娜》,马修·巴尼,生黄铜, 加工黄铜,加工镀铜,442 x 487.7 x 160.7 cm,2018
刘小东
曾创造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记录
他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与熟悉人物
对于时代的变迁阵痛十分敏感
画作往往抛却形式的浮华与宏大的叙事
有着直面现实的勇气
▲《三峡大移民》,刘小东,布面油画,200 x 800 cm,2003
安东尼·葛姆雷
曾获英国艺术界最高荣誉“特纳奖”
擅长运用“人的体形”进行创作
本次展出的《反射II》
是他早期以自身为模型
用个体尺度挑战社会架构
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反射II》,安东尼·葛姆雷,铸铁雕塑,191 x 67 x 37cm,2008
安塞姆·基弗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
德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
自乔治·布拉克之后
第一个作品永久在卢浮宫展示的艺术家
首位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的造型艺术家
“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
▲《摇篮曲(致敬梵高)》, 安塞姆·基弗, 装置:有椅子和向日葵的玻璃橱窗, 450 x 150 x 150 cm x 3, 2010
还有TA们
85新潮时期的领航者张培力、耿建翌的
代表作《水 —辞海标准版》《视觉的方向》
将在本次展览中与激浪派大师、影像之父
白南准的《蜡烛电视》并置
跨越时间、历史、文化与国界产生共振
▲《水-辞海标准版》,张培力,单频影像,9′35″,1991
▲《视觉的方向》,耿建翌,三频影像,29′56″,1996
▲《蜡烛电视》,白南准,老式金属电视机壳上马克笔,内置点亮的蜡烛,38.1 x 41.6 x 37.8 cm,1991
中西方最重要的软雕塑和纤维艺术家
罗斯玛丽·特洛柯尔、万曼、梁绍基、
施慧、卡里·厄普森将第一次共聚展览
展示编织与人体、自然和视觉等
不同纬度的独特关系……
▲《木料》,罗斯玛丽·特洛柯尔,羊毛编织,木头,296 x 296 cm,2007
▲《棕色圆柱》,万曼,山羊毛,250 x 85 cm,1970
▲《本草纲目之一》,施慧,综合材料、纸浆、钢管,360 x 145 x 48 cm x 6,2011
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