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是恢复城市经济活力、助力消费和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烟火气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与此同时,地摊常常由于无序经营、脏乱差而备受诟病,并陷入了“一管就死,一放就滥”的怪圈中。
今年上海两会上
(资料图)
市人大代表郑凯捷就带来了一份
规范并积极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拍摄 | 陈颖婷
郑凯捷认为,地摊经济可以助力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就业和收入增长。“ 从上海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上海当年地摊经济曾经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活力,当年改革开放早期很多市场主体也是从小摊小贩经济起步,最后逐步发展出大事业,大连锁。”但她也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地摊经济也不再仅仅只是当年那种较为粗犷、零散的单一面貌,它也可以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要求下,呈现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特征面貌,甚至也可以成为引发和发掘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载体。
郑凯捷强调,从地摊经济的效应来看,它在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烟火气方面一直拥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能够成为一定时期内解决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自我雇佣和各种灵活就业的杠杆,并且能够有效带动消费以及稳定税收。
根据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相关规定,2022年12月1日起,上海的摊贩可在夜市合法摆摊,明确区和乡镇政府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此前报道:
满足城市烟火气,上海路边摊可有序设摊!
)“这一举措是深得人心的,其目标显然是平衡市容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也是为了恢复城市的‘烟火气’”。郑凯捷说。
但她也坦言,目前地摊经济存在政策不够到位,放管服不够到位等具体问题。“如何打破围墙经济,打破一管就死,一放就滥的局面,至关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从顶层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实施和深入落实推进。”为此,郑凯捷建议全面制定专门支持地摊经济的相关具体法规、制度和规范。将地摊经济纳入更加具有积极导向且合理的规范制度框架内有序运行。
同时,合理规范规划和保障地摊经济发展空间。从保障城市整体经济运行、民生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整体规划和保障,探索分区分类分级规划等相关机制做法。“如按区域进行合理规划配置一部分需求较为刚性的地摊经济发展空间,中心城区、五大新城、郊区区域等,按照各自需求和特征合理设置包括小吃街、早摊点、夜市等大中小型摊贩经济营业区域,同时注重保留一定的灵活弹性空间。”她建议以城市经济和民生发展需求为根本考量其发展空间合理性,并切实在非重点禁止区域内提高地摊经济发展的宽容度,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相关问题,而不是一开始源头上直接进行无差别刚性制约。
上海还应探索设计较为完善的具体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政策指引,税费配套,摊位费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整体设计,形成一套较为规范的体系。一方面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合适的费用标准适当降低地摊经济的可能成本,激活商业活力,另一方面设计良性循环的内生机制,助力地摊经济可持续发展。
她希望通过逐步引导地摊经济持续获得新发展。“地摊经济可从吃的等初步需求的相关经济开始发展,有序引导,逐步发展成夜市经济、早市经济、文化经济、跳蚤市场、以及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她认为地摊经济的有序推进,一方面,可以让上海城市活跃起来,让不同收入群体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厚上海城市的烟火气;另一方面,持续聚焦跟踪关注部分新业态新模式,如创意经济、创新经济等,及时开展必要服务,助力部分有潜力的地摊经济孕育发展成为更高能级的经济形态。
记者 | 陈颖婷
编辑| 谢钱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