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商店内出售的“文具盲盒”。人民视觉 资料图
2023年上海两会,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消保委秘书处秘书长陶爱莲表示,文具盲盒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社交绑架”,建议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在《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增加对文具盲盒的专门规定,禁止销售文具盲盒,禁止盲盒式文具产品(包括盲盒式卡牌)进入上海中小学。
近年来,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被很多行业快速复制。需要关注的是,文具行业的盲盒营销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比如,盲盒的“赌性”对青少年性格成长的危害,文具盲盒带来的社交绑架和攀比行为,盲盒营销造成的文具设计娱乐化倾向等。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陶爱莲建议上海应尽快立法规范文具盲盒。
陶爱莲分析,盲盒的致瘾性就是斯金纳箱机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设计过著名试验,将小白鼠关在一个箱子中,一开始只要小鼠按下杠杆就能得到食物,小鼠吃饱了就不会再按压杠杆。后来他又改变投放规则,小鼠按压杠杆有时有食物有时没有。于是,小鼠会不断按压杠杆,即使吃饱了,也会继续按压杠杆。小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原因就在于养成了对不确定性的偏好。青少年正好在性格养成期,不确定性的偏好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性格中的赌性。
当前,文具盲盒(包括盲盒式卡牌)已经成为学生群体中的社交工具。学生群体的社交圈相对较小,很容易形成“社交绑架”现象和攀比行为,经常有新闻报道,孩子为了获得所谓的“隐藏款”会要求父母花很多钱去购买盲盒。此外,文具盲盒还影响了文具产品迭代升级的正常趋势。企业在开发文具产品时会更加关注带有娱乐和社交属性的噱头,而不是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升,这不仅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正常学习。
陶爱莲表示,因为盲盒营销模式比较新,国家层面的立法还尚未涉及。在上海地方立法虽有探索,但相关规定比较宽泛。比如《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定了开展随机销售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针对文具盲盒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缺乏针对性的、具体的法律规定。
因此,陶爱莲建议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在《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增加对文具盲盒的专门规定,一是规定不得在以青少年为主要用户的文具产品(包括卡牌)中采用随机销售性的产品设计或营销方式,二是规定盲盒式文具产品(包括盲盒式卡牌)不得进入上海市中小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