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吴瑞君呼吁,在鼓励按政策生育三孩并加以方向性引导基础上,以提高二孩生育率作为优先目标,政策着力点主要放在“想生不敢生”的家庭,为其减负赋能,促进上海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想生不敢生,这种说法并不新鲜。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要让已婚家庭“想生敢生”,不只是为生育阶段提供支持,更要通过政策强化家庭功能,推进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
从过去关注“生育友好”到“家庭友好”,改变的不仅仅是两个字,而是从过去仅仅聚焦推出生育、养育补助政策,帮助家庭降低生养成本,到构建更广泛、更深度、更温情的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分年龄细化托育服务标准,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逐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家庭赋能。
在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中,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家庭友好型企业”,帮助员工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事实上,职场上对育龄女性的歧视不仅源于生育费用负担,企业可能面临的更大问题是,生育假所涉及的工作调整、人力资源重新配置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家庭友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制度设计,没有尊重生育价值、尊重家庭劳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层面推出的家庭友好政策对于女性职场发展来说,也就成了一把双刃剑。
要推动企业践行家庭友好的社会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企业年检、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激励,通过制度安排和公共服务实现对于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可以保障孕产女性就业权益和生育福利,对于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非常必要。
企业、政府等各方齐心协力,推动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城市人口长远均衡发展。方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