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江口的宝山罗泾码头,曾经是上海港煤炭、矿石运输的主要港区,如今正迎来升级焕新。春节期间,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施工不“打烊”,到今年底将建成2个10万吨级码头,年吞吐能力预计达260万标准箱,助力上海港能级进一步提升。
长江口的罗泾码头,“航工桩七”打桩船吊起一根50多米长的管桩。一锤锤打桩声中,管桩一点点沉入江底。一旁,另外两艘打桩船也在同步作业。中交三航局项目生产经理陈翠良说,这几天,他们一直保持这样的施工节奏:
“春节期间全部是打桩作业,三条船开足马力。年初八开始以后,结构就开始一起做了。确保今年6月底,把所有2521根桩基施工顺利完成。”
(资料图)
罗泾港区项目是对老码头的一次“升级扩容”。中交三航局项目经理葛锋带记者走上引桥,指着一排排露出水面的桩基说,这里原来就是一部分煤炭码头,拆除后会被改建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原来它主要是运输煤炭装卸使用的,拆除工作在去年11月份已经完成了,拆除800多根桩基。现在在老的位置上,上游建成10万吨级码头,内侧还有一个1万吨的码头,是新建的。下游还有一个10万吨级码头。”
拆除、保留、还有新建,又要在水上作业,给施工带来不小难度。葛锋说,由于在江底的淤泥里,还保留了部分老码头的桩基,因而在打入新桩时,就需要避开老桩、“见缝插针”。为此,他们采用了数字化手段,给水下的桩基进行三维建模。
“老码头拆除以后,它的桩很密。我们就要在这个缝里面去打桩,打桩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前期通过测量技术,把老桩的平面位置、扭角、斜率都进行过测量。然后把老桩、新桩全部通过三维建模,放在一张图上,去规避碰桩的风险。”
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在去年底开工,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工期紧、任务重,因而今年春节,项目上共有50多人留守,保障连续施工。在项目一期建成后,罗泾港区的年吞吐能力预计将达到260万标准箱。上港集团战略研究部总经理丁嵩冰说:“在明年这个时候,码头的一期能力就能形成,以内贸为主,兼顾一部分外贸。整个服务内循环、服务城市发展新的需要,包括服务广大沿江腹地的能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而在罗泾港区的未来规划中,还将进一步升级改造,预计将总共建成5个7到10万吨级和13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每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0万标准箱,并部署自动化码头智能运营管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上海港区的整体运输能力。
记者:李宏辉
编辑:瓜皮帽
责任编辑:陈敏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关键词: 集装箱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