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港沿镇合兴村村民蔡阿婆从家出发,骑车几分钟,就到了上班的地方——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她在这里做花圃除草工,家里还流转了一些地,每年可收租金,一家人的生活方式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
发生变化的不只蔡阿婆这个小家,还有合兴村这个“大家”。近日,合兴村成功获评“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一年多以来,合兴村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城里亲戚来了都不想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记者走进合兴村,只见一座座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一块块规整的“小三园”里,种满了鲜花和蔬菜,清澈的渠水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泛着点点金光。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合兴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副组长黄燕告诉记者,创建以来,村里会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对道路、泯沟进行清理,鼓励党员干部主动带头对宅前屋后清理美化,同时,还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优化完善,“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喜人变化!”
黄莺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民小组长,她告诉记者:“每天早晨起床,打扫院子已成为我们家的固定模式,干干净净,一天都是好心情。”自从村里掀起环境整治的热潮,黄莺一家人齐上阵,不仅将院子清理得干净整洁,还种上了花草。如今,她家成了村里的“合美家园”,街坊邻里总喜欢相聚这里,坐一坐、唠唠嗑。
“现在家门口小菜园、小花园都有了,我们的幸福感是越来越强了!”谈起村里的变化,黄莺笑逐颜开,“村里空气好、环境美,设施更加完善,一些城里的亲戚来了都不想走。”
村容村貌“靓”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借乡村振兴政策“东风”,村里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村民追“星”创“星”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村里睦邻点有老人活动室,很多老人每天吃完午餐就到睦邻点活动,有的听讲座,有的下棋,不亦乐乎。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得天独厚的乡村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走进小姚白山羊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标准化的养殖棚整齐排列,一头头毛顺体壮的白山羊正在悠闲觅食……该合作社以打造吃“芦笋”长大的羊为特色,自繁自养自销,年向市场供应优质崇明白山羊肉近140吨,不仅如此,周边农户也跟着学养羊,发“羊财”。
白山羊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是合兴村推进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黄燕介绍,近年来,合兴村紧紧抓住“产业”这一“牛鼻子”,因地制宜围绕绿色产业谋篇布局,为合兴百姓播下安居乐业的“金种子”。目前,合兴村耕地面积3399亩,村域内,崇明大米、“小姚”白山羊、“小生”牌绿霸秋葵等特色农业产业多点开花。
在传统农业之外,花卉交流中心、产业示范园等一个个曾经与乡村似乎没有交集的产业项目也一一落户,努力让村民们腰包越来越鼓。
位于合兴村的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内,各条流水线正在飞速运转——播种、催芽、育苗、补苗、移栽;操作工穿梭于绿油油的苗床间,细心观察花苗的生长情况。据了解,这个占地310亩的花卉园,是崇明成功申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后首个入驻崇明的重点花卉项目,该项目应用现代化的设施、智能化的设备,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育苗工厂、科研基地和研发中心。
“目前,基地内育有四季海棠等约600万株种苗,将发往全国各地。”园区负责人宋磊介绍,这里,从播种到施肥直至发货,种花育苗的全过程都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完成,通过这样的先进技术,该项目可年产花卉种苗2亿株、精品盆花1000万盆以上,年产值达8200万元。
如今,合兴村已引进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国际菊花生态园等多个现代花卉项目,着力建设集花卉育苗生产、市场销售和家庭园艺于一体的花卉产业,实现全产业链运营、增值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有了产业, 村里致富就有了门路。合兴村村民小陈是村里一家合作社的员工,她告诉记者,合作社投产后,在本地招聘操作工,她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在这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现在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生活越来越好了,还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说起产业对村里的带动作用,合兴村百姓都有感受。黄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近年来,村里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积极引进大型花卉项目,建设花卉交流中心,已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强的花卉产业集群。而这些产业,包括企业、合作社等,带动了全村300余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也真正为乡村振兴工作锦上添‘花’了。”
“现在,百姓的生活就像村里的产业一样,日益红火。”谈及村子未来发展,黄燕说,在镇上支持引领下,村里还将鼓励农户发展“花宿集”,进一步打通“农宿+农旅”全产业链,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合兴村的发展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崇明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已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记者:季佳倩;部分摄影:黄天奇
编辑:陈锦源
责编:李琳、郭王旖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