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资料图片)
才是我们最不能舍弃的东西
01
2018年9月,在一位老人的告别仪式上,出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
公证员在要求亲属上台的时候,却将目光投在了畏缩在一旁的保姆身上。
“就是你。”
老人的侄子、亲戚在那一刻都瞪大了双眼。
更让他们难以相信的是,老人竟然将自己的全部遗产都留给了保姆。
那一刻所有人都认为,这位保姆是不是用了什么“手段”,让老人“神志不清”。
或者公证员是不是收取了保姆的“好处”呢?
想到这,老人的亲戚立马就投诉了公证员。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公证员竟拿出了“意定监护”的公证书。
向大家证明了一切程序的合法化。
这样的景象在上海普陀区公证处时有发生。
只是“意定监护”究竟是什么呢?
02
根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即将突破3亿。
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没有配偶没有子女的空巢老人。
或许是选择了主动独立,也或许是因为子女不孝,他们在年老的时候,往往是孑然一人。
当他们面对重大医疗手术无人签字的时候,当他们生病没有人照料的时候,当他们去世后没有人殓葬的时候......
此时“意定监护”就背离了传统观念,逐渐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之中。
“意定监护”是为了让这些人能够在意识清醒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临终监护人来处理后事。
尽管这是为了给每个人最大的尊重,但社会的偏见仍然难以化解。
就像一个88岁的耄耋老人,无妻无儿,选择在临终前将价值300万的房产全部送给门口的水果摊主。
别说附近的邻居不理解,老人的亲人更认为这是一场骗局。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88岁的老人叫马林,在妻子去世之后就和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相依为命。
老人的楼下有一家河南人小游经营的水果摊,他们一家五口就蜗居在摊后的简易帐篷里。
而在小游看来,马林是一位颇为“奇怪”的老人。
他既不买东西,也不问价格,只是喜欢坐在摊子旁边,一坐就是一整天。
就这样一个形单影只的老翁,却喜欢跟小孩子一起玩。
他每次去的时候,都会给小游的孩子带上零食,还会抱着他们一起哼个小曲。
这样一来二去,马林和小游一家变得日益亲密。
小游知道老人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儿子,时常会让老人带一些水果回家。
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2012年的某一天,马林的儿子在半夜竟然猝死了。
那个夜晚,老人拿着手电筒颤颤巍巍的来到小游的水果店。
“你后天可以跟我去一下火葬场吗?”
小游当时以为只是去帮帮忙,立马答应了。
但当他到那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去世的是老人的儿子,而且只有马林一个人。
虽然马林有六个兄弟姐妹,侄子侄女更是有很多,但却没有一个亲人愿意来帮助老人料理丧事。
偌大的殡仪馆内,只有老人和小游静静地送儿子最后一程。
也是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的人,帮助老人处理了火化、抱骨灰盒、看墓地、下葬等等一切事情。
原本白发人送黑发人就足够让老人痛心了,如今亲戚的表现更是让老人家心寒。
要是没有小游,马林独自一人面对儿子的死亡又该是多么的凄凉。
或许从这一刻开始,马林就已经将小游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看待了。
送走儿子之后,马林便开启了他的独居生活。
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很难保证会不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恐怕这时候还能挂念着老人的就只有小游了。
他经常让妻子多做一份饭给老人送去,老人不下楼的时候就带着孩子们去看望。
那天小游发现老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摊位旁边,便深感不对劲。
将摊位交给妻子后就跑去老人的家里看了一眼,果然马林已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他急忙将马林送去了医院,并且在这期间还曾试图联系过老人的亲戚们。
当他们一听说是老人生病了需要照顾,立马以各种理由推辞掉了。
可生病的老人总要有人照顾不是吗?
小游不忍心将老人独自丢在医院里,便主动扛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
在那段时间里,小游整日在水果摊和医院之间奔波,早上5点去进货,8点之前还会准时到达医院。
为了不打扰老人的休息,小游会在医院外面的走廊上睡觉,一直陪老人到晚上9点。
不知晓内情的医生和护士,经常以为小游是马林的亲生儿子。
小游的这些表现,马林都看在眼里:
“如果不是你,我这个老头死在家里,或许都没人知道。”
这样两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出院的那一天,老人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意外的决定。
他邀请小游一家与自己同住。
小游对此有些犹豫,觉得这样被人知道好像不太好。
可是老人说,这样既能方便照顾自己,还不用再去租房子,减轻了经济压力。
这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小游听着老人的劝说,也是害怕老人再有什么意外,便答应了下来。
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也让马林原本冷冰冰的家变得温暖起来。
孩子们的吵闹声,可口的饭菜,还有被人惦念的幸福感,让马林体会到了什么是天伦之乐。
在这期间,马林的一些亲戚也曾前来探望过他,可在之前事情的影响之下,老人对这些人也没有任何的好态度。
就这样渐渐也没有人再登门拜访了。
可马林也不在乎这些了,他喜欢给两个孩子们买零食,陪着他们看动画片,更喜欢听他们叫“爷爷”。
经常会有人说,小游遇到马林很幸运。
但马林却认为,遇到小游才是自己晚年最大的幸福。
这一家人因为特殊的原因走到了一起,互相感恩,也一直积极努力的生活。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老人感觉自己的身体也逐渐力不从心,在思索许久之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03
“我死了,房子归他,钱也归他,他管我。”
马林的亲戚眼看着老人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便挂念着他那价值300万的房子。
这样的举动让老人直接立下了遗嘱,要将自己所有的遗产都留给小游,身后之事也全部都让小游处理。
可老人的亲戚认为这并不作数,说小游是个骗子,还扬言要将他告上法庭。
后来在律师邻居的建议之下,在2019年的时候,他们就去公证处签订了“意向监护”。
上海普陀区公证处的李辰阳见证了几百次这样的场景。
“老人家,你想指定谁做你的监护人?”
“我信任他,我想把我的终身都委托给他。”
“我也非常愿意监护老人。”
就这样,马林和小游这对“父子俩”在公证书上签字后,通过法律的方式确立了监护与继承的关系。
也变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
后来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将父子二人的故事搬上了电视。
一时之间,“上海老人把300万房产赠与楼下水果摊主”的词条掀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都纷纷为小游的善举点赞。
在问到马林现在过得怎么样时,他满脸笑意的回答:
“很好。”
马林已经给自己买好了墓地,还跟小游一起选好了骨灰盒。
“不用买太好的,把钱都留给孩子们买糖吃吧。”
现在的马林是幸福的,对于他来说,只要晚年的时候能够有人陪伴,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和安慰了。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好像见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
他们也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了什么叫做“真心”。
04
其实早从2017年开始,“意定监护”就已经被正式写入了《民法总则》之中。
并从逐渐从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公证处开展相应的程序。
上海普陀区公证处的李辰阳就是第一批处理“意定监护”的公证员,这么多年,他总共办理了500多个案件了。
他说其实现在很多人想到监护,还会“狭隘”的认为,就是成人对孩子、子女对老人,总而言之就是靠血缘关系连接在一起的。
除了保姆和老人,马林和小游,他也见过太多不同的人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了陌生人。
有“特殊孩子”的家长们互帮互助,当年长的家长离世后,年轻家长成为自闭症孩子的意定监护人。
有出狱后的男子与房东结伴,只希望房东能及时来查看他的情况。
还有“独居”老人与居委会的负责人......
李辰阳说:
“这就是命,当你决定扶他一把的那一刻起,你们的命运就联系在一起了。”
这应该也是他们在“最后时刻”,唯一能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了。
或许在金钱的面前,亲情有时候会显得很淡漠,可在善良面前,反而陌生人之间的缘分会更为深厚。
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才是我们最不能舍弃的东西。
你说呢?
EN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