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被称为“膀胱多动症”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令不少患者时常陷入“社恐”的窘境。骶神经调控手术能够帮助这类患者重拾尊严,回归正常社交。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以华东地区首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手术患者陈女士(化名)真实经历为原型改编的人文微电影《重启人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首次亮相。该人文微电影记录了陈女士18年来的“膀胱起搏器”生活。
就在不久前,陈女士刚在市一医院泌尿外科中心完成了第三次骶神经调控手术,安装上了新的“膀胱起搏器”电池。回想过去的18年,陈女士感慨万千。
(相关资料图)
2004年,当时30岁的陈女士出现了“难言之隐”——她开始出现排尿不畅,感觉费力,后来症状逐渐加重,每次排尿需要五六分钟,还出现尿频、夜尿次数增多。陈女士觉得自己的膀胱就像个“次品”,苦恼不已,于是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寻求帮助。
经检查,陈女士的“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收缩协同失调”,且膀胱内残余尿量较多,好比排尿“开关”失灵,尿液不能完全排出。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继续损害上尿路功能,甚至威胁肾脏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尽管排尿困难不会危及生命,但这种越来越明显的“尴尬”令陈女士十分困扰,愈发担忧。
起初,陈女士以接受药物治疗为主,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当时负责诊治的泌尿外科主任夏术阶教授及文伟医生经慎重考虑,向陈女士提出了两个方案:一种方案是若续残余尿继续升高,可通过膀胱造瘘的方式将患者残余尿引出来,不过今后将终日与尿袋为伴;另一种方案是尝试当时较为先进的骶神经调控治疗,既会改善排尿困难症状,但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尊严。不过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内尚未完全成熟,有一定难度和风险。
据悉,骶神经调控是一种植入人体长期使用的电调节治疗手段,在泌尿领域适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及间质性膀胱炎等疾病。它能通过弱电脉冲刺激骶神经,从而调节膀胱、括约肌及盆底等神经反射,让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经准确向大脑送达“开”“关”信号,且具有微创、可逆、安全的特点。
反复权衡利弊后,陈女士与其家人选择了骶神经调控疗法,并于2005年1月进行了一期测试手术,成为华东地区首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手术的患者。
术后两周,陈女士排尿困难症状基本消失,同时排尿速度(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也恢复至正常人水平。后来,陈女士于当年2月4日完成了二期手术,即植入永久骶神经刺激器(膀胱起搏器)。陈女士的心理负担大大减轻,逐渐遗忘了从前排尿困难时的艰辛。
植入“膀胱起搏器”多年,陈女士感觉“就和正常人一样了”。至今18年来,这块小饼干大小的仪器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至去年,陈女士发觉电刺激感明显减弱,刺激器电量可能即将耗尽,便再次回到市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于9月4日上午植入了新的“膀胱起搏器”电池,这已是她植入的第三个刺激器。此次手术仍由当年第一次手术的夏术阶和文伟共同完成,宛如18年前的场景重现。
时过境迁,医生对患者的关爱始终如一,陈女士也由此成为国内随访时间最长的接受骶神经调控手术受益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韩邦旻告诉记者,排尿非小事,不能“羞于启齿”。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等问题在中老年女性中很常见,尤其是生育后没有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者,这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女性社交带来极大的困扰。女性患者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并尽早诊治这类病症,关爱女性身心健康。
市一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文伟表示,尽早对症治疗是关键,当疾病进展较为严重时,盆底训练和药物作用有限,如果继续拖延,容易错过手术时机。作为国家重点专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展经闭孔无张力吊带(TVT-O)植入术和上海市首例耻骨后无张力吊带(TVT)植入术,至今已完成TVT手术近5000例,数量居全国前列。
作者:李晨琰 胡杨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