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上海制皂厂零拷门市将闭店的消息冲上热搜,仍引发了不少人的怀旧情绪。“零拷”与“上海制皂”对于年轻人或许有些陌生,但对于更年长的人来说,它们曾是,甚至现在还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资料图)
什么是零拷?
“零拷”这个词在如今似乎很少听到了,但如果用现在常用的“分装”一词代替,大概就能知道意思了。所谓“零拷”,就是商家将商品拆开零售,顾客要用多少买多少,我们常挂在嘴上的“打酱油”就是零拷的一种。
上海制皂有限公司门市部价目表
过去,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候,零拷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去做的事情,这也是上海人“做人家”的一种表现。当然,全国各地都曾有这种售卖方式。
上海人的“上海制皂”情节
随着购物渠道越来越多,零拷店也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内,但上海制皂厂零拷门市的闭店仍引起了不少阿姨爷叔的“恐慌”。因为上海制皂厂作为一家百年老店,许多老上海早已习惯带着瓶子从这里接走一瓶瓶洗衣液、沐浴露。
1923年,英国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了英商中国肥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八十万两白银,在杨树浦路沿江一带购置土地两百余亩,正式开始建造制皂厂。
1925年,工厂正式投产,是中国第一家机械化制皂厂,也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制皂厂,设备是从英国定制而来的大型现代化制皂设备。1929年,公司发展迅速,年产肥皂达到了70万箱。
1932年,公司增设香皂车间,生产力士牌香皂,并与上海本地华商包括五洲固本药皂厂、中国化学工业社、中央香皂厂等展开市场竞争。
当时的力士牌香皂开启了明星代言潮,聘请当红影星胡蝶、阮玲玉、夏佩珍等人为公司力士牌香皂做宣传,并称阮玲玉容貌秀丽,肌肤细腻,是因为每日用力士牌香皂,即使在电影场的强光之下工作,也能得到保护。
1952年,由于战争影响和经营不善等原因,公司造成资金短缺,积欠人民银行贷款和税款达241.284万元,英方便以资抵债,将工厂转让给上海市政府,更名为了华东工业部中国肥皂公司,由江泽民任第一副厂长。
1955年,公司变更名称为上海制皂厂。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的肥皂制品畅销国内外。旗下的白丽牌香皂的广告语“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也风靡一时。
如今,上海制皂旗下仍然拥有着扇牌、蜂花、上海药皂等知名品牌,其零拷门市也只是将进行闭店改造,所以大家也不必惋惜,相信不久以后,门市就将以全新面貌与我们见面。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文/编辑:周祺珺
图:范筱明、上海制皂官网、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