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冰箱里摆放着干枯鲜花、一件件旧衣服上承载着主人的回忆、充满年代感的物件无声诉说着过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三楼换上全新布置,迎来中心本年度首个原创小剧场项目——《期限》。该剧将于3月24日-4月16日在戏剧沙龙上演,由资深编剧余翰廷执笔,周小倩执导,田水、王衡、朱杰联合主演,一同向到访的观众抛出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如何面对无尽的痛苦?
《期限》灵感来自纽约男童帕茨失踪事件,故事讲述一对失踪儿童父母在漫长时间里的等待。关于该剧的创作想象,编剧余翰廷回忆自己母亲病倒的那段时间,感慨时间的停顿,在过去和现在之间不断徘徊,却又怎么都到不了未来或说是对未来的想象,余翰廷表示:“悲伤令回忆痛苦,悔咎让真实扭曲,轮回不息。《期限》是一种暗示,一种声音,提醒‘真实’就在前面。”作品所呈现的正是一个在没有期限的微茫中等待的故事,以一位记忆停滞的母亲为关键人物,在经历孩子走失的重创后,她和她的家庭都将如何自处?该剧笔调沉稳且不失幽默,虚幻与真实融合,将现代人心中那些难以释怀的情感全然呈现在舞台之上。
《期限》的故事在一个糟糕的家庭环境里展开,满屋的废报纸堆积在狭小的房间里,浇花、整理报纸、频繁补妆、暴饮暴食,由田水饰演的母亲以近乎偏执的行为反抗着残忍的现实,以此来抵消对已经失踪20年的儿子百爪挠心的思念。演绎一个“不正常”的角色需要很多的细节来丰富表达,不管是卸去妆容、重复打开冰箱门、埋头剪报纸等等,都是想通过各种方式给观众们带来心理上的铺垫,田水表示:“《期限》并不只是想给观众一剂‘心灵鸡汤’,也不想要每个人看完后都得出一个答案,只希望观众们在剧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同身受就好。”
在《期限》低沉的观演过程中,由王衡饰演的父亲是剧中最温暖的角色。他是父亲,亦是丈夫,对于他而言,20前与儿子一同离去的还有曾经熟悉的妻子。面临着生活的双重失落,这位坚强的男性以毫无保留的关怀,维系着摇摇欲坠的家庭。因为“放下”的态度,他曾被妻子指责“忘记了儿子”,但当尾声之时,观众发现儿子的背影始终在暗房里陪伴着同样心碎的父亲。原来并没有什么感情真的逝去,留下的只有日复一日的哀悼。
相比与夫妻、母子、父子关系,母女关系或许是《期限》中最“真实”的一组情感互动,朱杰在剧中扮演了不被母亲认可的女儿,该剧中的朱杰告别了以往观众心中优雅知性的形象,以帅气干练的短发造型亮相,更加贴合了这个失去儿子的家庭里作为女儿的她想要填补遗憾和空缺的心理。这个拥有着淡雅气质,骨子里却透着刚强的女演员在话剧《期限》中所带来的突破不仅仅是形象,还有更多关于表演本身的挑战。朱杰表示:“关于这部剧中所展现的状态,其实很多都是人们生活中会经历的,对于亲情的感悟会随着环境、个性、年纪的变化而变化,相信大家都会在这个戏里找到共鸣。”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供图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