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1年房企陆续出事以来,市场的购房热情也逐渐出事了,数据走势相信不用说了。
但是有一个点,大家应该忽视了,当房企们穷的没钱拿地,那也就意味着新开工面积在萎缩,而新开工面积则又影响着库存。
而价格涨跌看供需,供需矛盾看库存,如此一来……
(相关资料图)
库存是如何影响价格的,我们可以先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个卖土豆的,平时价格平稳运行。
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使得土豆减产得厉害,于是你仓库里的土豆也不多了,但是市场上买土豆的人依然络绎不绝,需求旺盛。
由于供给不足使得土豆变得日益稀缺,买的人多但卖的人少,于是市场为了争夺餐桌上的土豆自由,便推高了土豆价格。
当然,当土豆供给充足,但买的人减少时,土豆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希望大家可以在明白“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向钱葱”这些现象的同时,更能明白现象背后的“库存 - 供需 - 价格”传导逻辑。
那地产也符合这种规律么,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符合的。当周边新项目供应不足时,买的人多了新房自然就进入摇号环节;周边二手房一看,自然也要跟着抬价。
但其中也有部分时间是不符合的,典型的比如15年的"天才操作",硬是在天量库存已经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启动了牛市行情。
近些年到底如何,我们先看数据。
如下图,红线代表住宅销售面积,蓝线代表住宅新开工面积。
很明显,无论是2022年,还是2021年,市场消化的住宅数量远远高于新开工的面积。
即便市场购房情绪不振,但是跟房企拿地开工的热度相比,已经算不错了。
就像参加考试的俩学生,一个59分,一个49分,虽然都不及格,但是相比之下59分也算是远胜于49分。
盖的房子相对少,卖的房子相对多,当你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地产库存在不断走低?
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估计你就上钩了。
因为我们在比较新开工与销售的增量数据差时,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因素
—— 前些年拿地开工的项目,在近些年大量入市,所以也会对库存产生影响。
这其中既包含房企高周转而忽略竣工的因素,也有近些年保交付使得不少烂尾楼起死回生的因素,都扩充了地产库存量。
而上两年,事实上住宅项目的交付增速开始大于销售增速。
所以综合来看,近期新开工的增速小于销售增速对库存是利好,而之前开工项目的竣工增速大于销售对库存则形成利好,经过这么一对冲,库存到底表现如何呢?
下面揭晓答案,不多比比。
每年一季度都是广义项目上市高峰,也是当年库存高峰。
而鸡贼的房企为了错峰去年的行情,主动拖延,今年有所好转之后纷纷行动,具体表现如下图。
截至二月,待售总面积来到3.27亿平米,上一次该库存量还是2017年,再往前数则是2014年。
通过上图,我们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15年启动牛市后,连续去库存直到19年。
20年、21年库存相对持平,22年上了一个台阶;按照线性推演,23年库存总量或略高于22年。
所以对于前文的问题,经过22年地产行情,地产整体库存有所提高,而并非市场上传言的库存大幅降低。
但是,"抛开结构谈总量"无疑是一种耍流氓,接下来我们再刨析一下库存结构。
第一,我们先看城市结构
以易居100城统计口径为样本,我们可以看到
当前城市库存压力,一线城市去化周期相对好,二线居中,三四线城市最大。
所以压力的大头,也就来到了后者这边。
第二,我们再看具体城市,从库存增速角度。
截至2022年底,100个城市中有68个城市库存出现了同比正增长现象,剩下的32个城市则出现了同比下降现象。
具体城市看,珠海、杭州和三亚三个城市库存同比拉升较为明显,而包括肇庆、苏州和长春的库存下滑速度较快。
第三,我们再看具体城市,从去化周期角度。
截至2022年底,全国100个城市中,有39个城市去库存周期超过24个月即两年。
从排序可以看出,上海、济南和合肥的去化速度相对好。
其中上海去化速度成为全国最好。在上海受到疫情冲击的较大压力下,上海楼市依然保持积极复苏、持续活跃态势,充分说明上海楼市的基本面向好,也体现出上海市场购房需求充足的特点。
但是并非每个城市都是上海,比如上图中的芜湖。
在存销比角度是上海的15倍,需7年的时间才能消化掉,但这还是维持当前去化速度不变的前提下。
8年前面临高库存,我们想出了那招"天才操作";8年后的今年,我们还有哪些招数可以破解棋局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