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最后一天,要和上海科技馆道一声再见了。
【资料图】
开放运行20多年的上海科技馆启动大规模系统化更新,将在两年后焕新归来。
图说:小观众在使用多媒体互动展品。孙中钦 华天择 摄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博物馆则是城市的名片、文化的中心。上世纪末,伴随着浦东开发的热潮,上海科技馆建设项目首次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九五”期间重大标志性工程。看中浦东改革开放的美好未来,1998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馆打下第一根桩的地方还是一片农田。
三年后,就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上海科技馆拔地而起,应运而生。生逢其时的上海科技馆,首秀就惊艳世界——迎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圆满完成世界级的重大会议接待任务。
馆内人气爆棚、馆外排起长龙,已经成为上海科技馆在大家心中的形象。20多年来,这座科普场馆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先后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7次入选“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在这儿,一代代孩子种下好奇心的种子,感悟自然、体验科学的美妙万千。2001年开馆时许下的心愿“科技馆陪伴你成长”已然成真。
每逢节假日,来上海科技馆给生活增添“科学味”,也成为许多家庭的打卡项。印象很深的,是馆里那棵奇异的“信息树”,从上到下挂着各种各样的显示器,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平面,从笨重到轻薄,诉说着不同年代的显示技术“发展史”。
后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两座分馆相继建成。科普“大三角”的形成,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也对“科学博物馆集群”在功能定位、内容体系、展示体系和教育体系上有了更高要求。
听说这次升级改造会聚焦基础科学原理的生动诠释,展示前沿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闭馆期间,科普临展、科普讲座、科学表演等并不会按下“暂停键”,将始终陪伴在公众身边。
期待两年后更前沿、更智慧、更绿色、更融合的上海科技馆!
郜阳/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