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
近年来,金山区不断探索托幼一体化,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3-6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
一大早,位于石化三村的金幼托育园门口就热闹起来,一个个小小身影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或是怀抱,将小手放到保育员的手中。今年两岁多的乐乐就在其中,由于这一天乐乐妈妈要外出办事,所以她提前一天就预约好了宝宝屋的“幼儿托”服务。
(资料图片)
“放到这里确实是很放心的,因为老师都是持证上岗的,照顾孩子的各方面专业知识也比我们要强很多。”乐乐妈妈说。
宝宝屋还可以提供“亲子托”服务,为家长和宝宝提供一个可游玩的亲子休闲空间。
走进吕巷幼儿园,大人小孩们一起玩得不亦乐乎,丰富的游玩设施,贴心的母婴室,多元化的体验课程,这些都让新手妈妈们格外惊喜,“我们家里空间条件没那么好,玩具也少,这里朋友多,更会社交了,动手能力也比以前要好多了。”
目前,金山区已开出首批5家“宝宝屋”,金山区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赵剑岚介绍,宝宝屋可以为1-3岁幼儿家庭每年提供12次的免费服务,家长只需通过“随申办”预约报名,就可以“随到随托、随到随接”,预计今年年底,金山各街镇包括高新区将实现“宝宝屋”100%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大部分的“宝宝屋”都嵌入在幼儿园里,这对于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从"小家"到"大家"的顺利过渡。这种托幼衔接方式,让许多家长赞不绝口,“缓解入园焦虑的问题,今天已经来了第四次了,每次问他你要去幼儿园吗,他都会说要去的要去的,很喜欢。”
金山区既将0—6岁儿童教育保育作为一个整体,又关注到0-3、3-6这两个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对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金山正积极通过多元化教育探索,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
今年春天,金山区亭林幼儿园附近有一亩田地生机勃勃,油菜花已经盛开,豌豆苗正在爬藤。田垄上,王熙辰和小伙伴们正挥动着小锄头,熟练地将一株株草莓挨个种下,再一一覆土、浇水。
“每个种子间都要隔一段,要是不隔一段,两个根在一起,土下面的营养只够一个根吸收。”王熙辰小朋友说起种草莓,讲得头头是道。
亭林幼儿园园长奚新梅介绍,他们已搭建了九个场景的田野课堂,让孩子们在劳作中更好地探索自然规律,“我们更注重孩子们学习的经历,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才能对他深度学习的品质培养埋下一颗种子。性格上会更活泼,身体更健康,社会交往能力也会更强。”
在推动“幼有善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家长”和“儿童”的家园共育关系也不可或缺。金山干巷幼儿园的特色活动“串门子”,就是有效利用农村幼儿家庭特有的资源,由各班老师根据不同家庭的“拿手”特长开展活动,比如有的人家会做土布,有的人家会种桔子,大家轮流做东,互相串门。
在金山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倪玉美看来,这种方式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感受到愉快,小朋友相互之间也有交流,而且知道分工,他对于规范、程序、逻辑关系,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部分图文由金山融媒体提供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