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滨江成了涌动勃发的创新带。 (采访对象供图)
机遇模拟,本身是个新词。源于实验室,意指创新实验过程中对于可能性的多模态假设及应对方案的导出。但“迁移”到挖掘科创动能上,则指一种面向未来更为具象的能力、洞见和预判。
【资料图】
这考验的是畅想和眺望的能力,赋能和增值的能力,“无中生有”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从这个角度看,激发中心城区科创活力,就是要善做站高望远者,牢牢守住既有优势,进一步化作创新发展的胜势;更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大胆突破路径依赖,能够从“桅杆顶”看到趋势、把握未来。
“现在不死死咬住的话,明年怕连对手的背影都看不到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正是全球科技创新大赛道上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这当中每一个“身位”的进阶,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需要一股毫不懈怠的拼搏精神。
特别是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当资源要素集聚,科创浓度逐节攀升,就要超越简单的项目思维,避免“手里拿着锤子,眼里就都是钉子”的板结回路,而应站在更高处来思考、谋布“无中生有”的原动力。
譬如,聚焦项目外溢效应,看到项目、产业甚至人才之间的耦合。
又如,发力良好的大生态,握指成拳,推动更多底层和共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申城有如此生动的案例值得反复咀嚼——随着黄浦江、苏州河“一江一河”滨水岸线贯通提升,咖啡馆来了,艺术展来了,金融机构来了,更多科学家团队、科创企业也来了。
有风景的地方兴起新经济,舒阔的物理空间同样映射着一种容小、容缺、容错、容败的包容环境,更多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创新理念和企业,有了拔节生长的可能。
“西南偏南”的启示
奥斯汀,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之所以被更多人知晓,不仅因为这里是高新科技集聚的“硅丘”,更因为一个“无中生有”的节庆活动——20世纪80年代起,一年一度“西南偏南”大会在此召开,通过音乐节、电影节、科技节相互叠加,吸引年轻人近悦远来,科创类产品、好创意也在此碰撞交互。经年累月,这里成了一处创新创意创业之地。
这样的“无中生有”,正是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大场域,让更多创新创意创业软要素实现了软联通。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英国伦敦,通过布设颗粒度大小不一的购物体验场景,为城市中更多创新创意创业构筑了“培养皿”。
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要“无中生有”创造更多“跨界场景”,打造各类科创促进型活动,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这样表示。
就以上海今年唯一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科创文创发展地标——杨浦大创智为例,它没有物理围墙,科创人口却不断导入,吸引人的要素之一,就是各类丰富的活动、比赛、节庆,增强了彼此间的社交黏性。去年的一场数字公园创新场景大赛,参赛选手既有科创企业家、年轻白领、大学生,也有住在附近的普通市民,各献其计,共筑理想中的数字社区。
同样,上海还有一项数据创新应用领域的知名科创大赛——SODA(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每年,主办方将智慧出行、医疗健康、碳中和、交通治理等领域开放场景,面向全球征集开放数据创新的应用方案,“数据众筹、应用众创、问题众治”,这无疑搭建了一个高起点的科创平台,让更多数据资源和要素充分跑起来,激发出无穷的应用能量,“创新创意活力如同打开瓶盖的苏打水(soda),喷涌而出”。
此外,还有即将到来的第四届上海“五五购物节”,作为文化和商业联动的“超级现象”,在快消品、文旅项目之外,同样也可考虑加入科技新品的首发首秀。
有风景的地方兴起新经济
徐汇滨江,龙美术馆的樱花季美了一整个春天。穿过樱花树丛,目力可及的西岸智塔为这段滨江岸线增添了另一种时髦感。
文化先导、科创主导,这段水岸基因里刻写的艺术气质与科创编码,竟毫无违和。
采访中,不少专家不约而同提到了曾一度落后的美国蒙大拿州波兹曼市。大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创新型经济,最终崛起为科创新秀。
波兹曼市的逆袭无法生搬硬套,但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徐汇滨江西岸地区的吸引力与高产出:近三年来,这里集聚起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及顶尖研究机构,形成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期智研究院、微软亚研院两家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商汤科技‘智能视觉’、依图科技‘视觉计算’、明略科技‘营销智能’三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内核驱动的科技创新体系。集聚了1位图灵奖得主、8位院士、150余名博士和上千名技术人员。更汇聚起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领先科研机构,联影智能、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等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以及中电金信等龙头企业。形成专利、商标和软著等知识产权1万余项。
一段最有透气感的岸线成了涌动勃发的创新带,由此放大了畅想眺望的底气和能力。
徐汇区科委主任张宁介绍,这里正积极引入更多创新实验室,并与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产业跨界融合,在底层算力算法、基础软件、多模态模型人工智能等领域努力并跑,发力弯道超车。
好风景预留给高能级,并不等于推倒重来。“面向未来的畅想和眺望,合理稳定预期是重要前提,需要建立起传统与创新的微妙平衡。”何万篷这样标注。
摆脱内部惯性
赋能和增值,考验着一体两面。
一方面,要摆脱路径依赖,善于攒资源,帮助企业敢于面向全球开拓、布局;同时,也能稳住阵脚,打造一个容小、容缺、容慢、容错的相对宽容的环境和机制,让刚起步的科创类企业安心发展,敢于试错。
招商引资的行家里手,都有一条心照不宣的门道:谁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帮它一下子,它会感激一辈子,就此安心落定再不挪窝。
面向充满不确定性、应对丰富多元的科技形态,近期长宁区科委开始有一些初步探索,尝试推出创业保险,为创业者提供假设创业失败后的保险理赔,为企业提供下一个机会与可能,积极营造“技术平台+示范应用+产业联动”的创新生态。
同时还要帮助企业摆脱内部惯性。
产业一线的相关负责人观察到一种来自企业内部的创新掣肘,一些原来充满潜力的科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新能力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它们有了可以延续与复制的盈利模式,成为一种惯性。“这也要求我们从机制供给端闯一条新路,帮助科创企业摆脱惯性,保持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不能闭门造车,赋能增值,还意味着要积极服务、帮助企业高质量地走出去。专家们建议:建设强有力的平台,让相关机构和资源以混编、协同、集成方式保障企业出海。这个平台需要基于真实的国际投资贸易场景进行压力测试,模拟机会、挑战与风险,以清单方式组织资源、服务企业。
作者:周辰王苑艺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