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文:不允许跨省规培
(资料图)
在读专硕跨省规培不予注册
近期,一则关于规培的通知让一些医生有些措手不及。
3月31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招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到,2022年起,我省各培训基地不得新接收外省在读专硕研究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省及国家住培系统对在读专硕跨省住培的不予注册。
不允许跨省规培了?这令一些人感到困惑,这好好的怎么说不准就不准了呢?这就出现了尴尬的地方,如果高校在其它省份有附属医院或者规培点,人家正规培得好好的,你说是叫停还是不叫停吧?
大连医科大学一名正在参加规培的医生向我们表示:“我们学校在江苏省有很多规培点,如果这个新政在全国推广的话,部分医学院校将非常尴尬,把规培生限制在一省之内,不让出去,这颇有一种画地为牢的感觉,难道是因为怕本省内的规培生不够用,所以才不允许跨省规培吗?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不止是四川省,2022年年底,辽宁省印发了《加强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到,自2021年12月29日起,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不得新招研究生开展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内进行异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同意。
河北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河北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异地研究生培养的意见》也提到,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自本意见印发之日起,不得新招研究生开展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此之前已开展的(含2021年已录取),按现培养方案正常培养、毕业。
多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已经对跨省规培做出了禁令,这其中的缘由实在是搞不懂,跨省规培难道不好吗?禁止跨省规培的原因又是为了什么呢?希望有知道原因的医生能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学医8年,规培3年后,
可我还是不会看病
学制的混乱是一个因素
就在规培新政出来后,很多医生似乎都对规培感触很深,总有说不完的话。
一名湖北三甲医院的医生对此说到:“又是四川!说到规培,那就以我自己为例说说情况,我本科五年,考研时分数不够调剂到了学硕,学硕毕业后又参加三年规培顺利进了武汉的三甲大医院,整个学习生涯是5+3+3,一共11年,可真工作了,我却不会看病,连个阑尾都不太敢割,并不是我不认真学,而是规培期间根本没让我动过手,这是因为规培的带教老师怕担责,但我们写病历倒是写了三年,其实现在的三年规培就是以前的临床实习,各个科室轮转,走马观花,又都只能学一点皮毛,干的都是杂活,待遇却差得要命。”
最后他坦言:“我现在总算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允许跨省规培了,这么好的劳动力,谁会愿意被别的省抢走呢?”
听医生朋友这么介绍,笔者只感到很惊讶,学了11年临床,到最后却不会看病,这谁能相信呢?难道规培发挥的作用不大吗?
针对学了11年医学却不会看病这个问题,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曾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医学教育系统一直没有被清晰化。这也是为何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很多医学生,但最终会看病的人没那么多的根本原因。”
医学教育系统不清晰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最明显的地方是体现在学制学位方面。
我们从未在其它领域见到过如此多的学制设置,为了和所谓的国际接轨,一看到国外什么好,我们就学,这似乎打乱了我们自己的医学教育模式,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医学教育的混乱。
在医学教育中,最普遍的是本科5年制;然后是5年本科+3年规培;或者是5年本科+专硕3年四证合一;又或者是5年本科+学硕3年+3年规培;又或者是7年本硕连读;又或者是8年制本硕博连读;再或者5+3+3之后,再加2-4年专培;最近国内一些高校又引进学习了美国“4+4”的医生培养模式,即从理工科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才,进行4年医学教育后成为医生;此外,国内还有大中专高职院校进行的医学培养模式。
看到这,真让人头皮发麻,有些混乱,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医学教育模式统统都在国内存在着,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医生?学国外学到最后学成了四不像,反而把自己最纯粹、最务实的东西都给学丢了。
就以从美国学来的“4+4”教育模式来说,人家美国人自己都诟病这种模式。福克斯新闻网曾公开抨击“4+4”,认为这种培养方式花费更多资金和更长时间,并非培养医生的最好途径,已经毕业的理工科人才只花4年时间就去当医生,说他们会看病,这是难以相信的,只有美国在干这种蠢事。
国内部分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与美国类似的“4+4”学制。上海交大医学院早在2002年就开启了“4+4”培养临床医学博士模式,迄今为止,已连续招生20年。2018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实施“4+4”学制改革,同年,试点班开始招生。但前述两所医学院“4+4”模式的招生人数一直不多。2023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别只招了25名和18名。
在一些学者看来,国内医学学位的复杂性反映在对医学生和医生的要求模糊,过度强调了科研的重要性,反而对于医生治病救人的本质有所忽视。中国在医生培养方面设置了太多学位制,打乱了自己的培养系统。
医生不会看病,
规培的作用发挥了吗?
2022年3月,医师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条表示,国家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临床带教激励机制,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
这样来看,规培是要坚定走下去了。
河南某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室及技能培训现场
但,规培过程存在的一些乱象和不规范也是时候该引起重视了,否则,规培将难以发挥它的作用。
规培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形成同一性,各个片区独自为战,各自发展,形成了所谓的华西模式、协和模式以及复旦模式,缺乏全国统一评价的标准。
现在全国不同地方、不同医院的规培时间仍不一致,有的医院两年,有的医院三年。这方面全国应统一,不能说在一线城市规培要三年,到了其他城市就降低标准为两年。
此外,各地规培基地的水平参差不齐。综合实力强的医院规培质量好一些,但规培的规模很大,这导致这些医院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有的科室、有的医生带的规培生数量过大,有的科室规培生数量达上百名,甚至一名医生带的规培生就有几十名,导致规培医生缺乏精细指导,带教老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规培生叫什么名字。
因此,规培医生纷纷表示:“如此规培之下,我能学到什么呢?连实习生都不如!”
各个医院对规培把握的严格程度不一样,有的医院特别严格,会按照规培轮科计划进行,有的医院很“划水”,规培3年来都在自己导师的科室,其它科室根本没去轮转过,如果医院完全不把关的话,规培手册都自己填,最后出科室的表格,找科室主任签字就能通过。
以上这些医院不在少数!
大部分规培医院只考虑自己的劳动力需求,根本不为规培医生的未来打算。例如,基层医院的医生去大医院规培,医院天天要求他做微创腹腔镜手术,但回到自己的医院后没有条件做此类微创手术,规培医院也并没有对规培医生进行常规开腹手术的训练,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临床业务的不对口,你让人家医生以后还怎么吃这碗饭?
在大医院规培,一定得为规培医生的未来就业考虑,不能总培训一些高大上的临床业务,要想想他们未来到下层医院工作时能不能开展这些诊疗,否则只会造成他们不会看病的局面。
对于规培,待遇问题也是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采访的上百位规培医生中,一个月总收入超过5000元的只占35%,现在国家方面对规培医生待遇问题很看重,但无论怎么补助,能超过5000元的也都是少数。在上海、北京、深圳这些大城市,有些规培点并不提供住宿,靠着规培工资,甚至都租不起房子。
上海闵行区的一名规培医生就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规培基地不提供宿舍,要自己租房子,我每天基本都在医院忙死忙活,工资一个月是6000元,房子是与同事合租的,一个月2200元,伙食费一个月2500元,衣服和化妆品是一个月1000元,交通费是一个月400元,这里没有地铁,有时得打车,我还比较省了,但靠我的工资根本养不活自己,还得家里补贴。”
葛均波等多位院士曾表示,规培走到今天这一步,在一些具体细化政策上,国家卫健委应更多征求一线临床医生的建议,而不应一味参考国外和未经调研的结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努力让规培变得越来越好,让它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不是带来医生的抱怨和不满。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阿拉斯加宝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