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崇明检察
【资料图】
“老板说没有钱发工资,
就算找劳动监察也还是没钱”
郁某是某装修公司负责人,2021年1月份该公司承揽某装修工程,工程竣工后,郁某收到了93.3万工程款,但是却迟迟未支付24名装修工人合计20.8万元的工资。当工人向其讨要工资的时候,郁某甚至叫嚣“就算找劳动监察也没钱”。劳动监察部门向郁某下达了责令整改决定书,但是郁某依然不支付工人工资。
随后,劳动监察部门将这一线索移送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收到郁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一案线索后,向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派驻检察官通报了案件信息,崇明区检察院一方面指派检察官对该案提前介入,另一方面进行调查核实,同24名工人进行沟通,了解欠款具体情况及工人生活状况等,同时帮助他们收集和固定证据。在充分了解郁某公司的经营情况、支付能力和工人讨薪诉求后,承办人向郁某开展释法说理,最终郁某向24名工人支付了拖欠的报酬。
基层务工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获取收集证据的渠道和能力有限,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发挥好侦协办平台作用,引导侦查机关收集取证,为案件后续办理打下良好基础,做到有温度、有质量的检察履职,做好劳动者的“守薪人”。
“我们也想过打官司,
可是我们不懂法,
更没钱请律师”
2023年1月,黄先生向崇明区检察院反映,某公司拖欠其三万余元的工资,经过多次讨要,对方仍然未能按期支付其工资。黄先生表示他已经70多岁了,文化水平有限,想通过法律途径拿回被拖欠的工资。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自己很难直接到法院起诉,但是他听到有工友曾经通过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来到崇明区检察院希望可以申请支持起诉。
了解到这一情况,崇明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随即展开调查,考虑黄先生是农民工,而且年龄已经超过七十周岁,诉讼能力较弱,符合支持起诉的条件,承办人决定支持起诉。
近年来,崇明区检察院注重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民事检察部门主动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收集涉务工者讨薪线索,并受邀参与刑事检察部门案件推进会,系统梳理符合民事支持起诉条件的案件,对年龄较大、诉讼能力弱等务工人员群体开展支持起诉。
针对务工者维权意识单薄、维权成本较高等情况,崇明区检察院牵头与区司法局签订《关于建立民事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协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畅通欠薪类民事案件受理反馈渠道,开通涉务工人员维权案件办理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介入了解,5个工作日内完成民事支持起诉、法律监督等相关工作,确保此类案件高效处理。
“不能让工资保证金
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2022年3月,最高检下发了《关于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工作的通知》,崇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对崇明地区欠薪案件进行梳理后发现,欠薪领域多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而且不少案件中的工程承包方并没有按规定缴纳工资保证金,工资保证金按照规定是用于支付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专项资金,可以说是劳动者工资权益保障的一个“托底”账户。
崇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欠薪案件相关数据进行动态比对,形成动态监督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公益诉讼部门发现多起案件存在建设工程总承包未缴纳工资保证金导致欠薪的问题,并以此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也表示,根治欠薪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检察机关介入监督可以推动多部门加强协作,在前端落实好务工人员工资保证金制度,中端督促职能部门落实全过程监管,一定程度也能帮助行政机关缓解办案压力,真正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格局。
2022年以来,崇明区检察院通过刑事打击、民事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公益诉讼、内外部线索移送、大数据监督等手段,能动综合履职,共办理涉拖欠务工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5件,民事支持起诉40余件,开展相关弱势群体司法救助案件20余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下一步,崇明区检察院将以更优检察履职助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让劳动者不再“忧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