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有一支“新连心”救助小分队,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政策找人”,主动发现工作,将各类救助政策递送到居民手中,及时发掘“潜在”的服务对象,将救助工作做在居民发声前。
现年52岁的顾某(化名)是一位户口在新泾镇的残疾人,他持有精神2级残证,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居住于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每月有固定的医药费支出。因为父母双亡,现由其远住松江的舅舅担任他的监护人。
“请问政府对残疾人有什么护理类的补贴吗?”今年4月中旬,顾某的舅舅走进了新泾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大门,他想为顾某咨询相关补贴政策,以此来缓解日常医疗开销的压力。得益于“新连心”救助小分队成立之初开展的分层分类培训,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待过程中敏锐地察觉到顾某可能符合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并将其转介至社会救助部门。
镇社区救助顾问精准评估顾某的困境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并向其宣传了重残无业政策,在征询了舅舅的意见后,指导他帮顾某申请重残无业,又为顾某办理了重残人员生活补贴。同时,为顾某在“社区云”上完善了身份标签,以“数据+人”的模式,持续关注顾某困境情况。
除此之外,镇社区救助顾问又将舅舅转介至镇残联,推荐其为顾某办理重残医保与机构养护。考虑到顾某每月有固定的医药费支出,且舅舅家住松江,来回非常不方便,镇社区救助顾问又指导舅舅为顾某申请长宁区特有的四医联动政策。在保障顾某享受医疗待遇之余,也免去了他来回提交材料的奔波。“家中有一个残疾人真的很不容易,感谢政府的帮助,现在不仅是他享受了政策,也为我减去了负担。”顾某的舅舅由衷地感谢。
今年以来,新泾镇救助团队积极拓宽主动发现路径,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打造“一点、一线、一网络”的困境预警模式,以镇社会救助部门为阵地,连线各业务条线人员、政策、资源,共同构建救助网络,第一时间发现困难群众并匹配政策,进一步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来源:上海长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