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线下多媒体展览“徒步中国:未曾讲述的故事”开幕式5月20日在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上纽ICA)成功举办。
艺术展由上纽大当代艺术中心(ICA)、SMG纪录片中心、美国国家地理联合推出,也是ICA首展。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张宇,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处长万敏敏,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立俊,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朱晓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故事讲述副主管Rachael Strecher,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中国及东北亚区域负责人Jim Harkness,国家地理中国区总经理戴骅,“走出伊甸园”项目执行董事Julia Payne以及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副校长丁树哲、教务长Joanna Waley-Cohen、文理学部主任Maria Montoya参与了开幕式。
“徒步中国:未曾讲述的故事”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中⼼外籍专家、国家地理作家探险家保罗·萨洛佩科(Paul Salopek),同电影与⽂学研究者柯芜君共同策展。此次展览通过⼴泛展示跨越学科、知识体系和认识⽅式的故事,强调本⼟⽂化的多样性,反思⾏⾛如何改变⼈们对时间和存在的看法,以及我们如何促成本⼟知识与陌⽣⽂化的对话。
【资料图】
2013年1月,保罗·萨洛佩科从非洲埃塞俄比亚启程,开始了他的全球徒步之旅。他计划用十几年的时间,沿着人类走出非洲的足迹,穿越四大洲,一直步行至南美洲的火地岛。2021年9月,保罗在云南开启了他在中国的徒步之旅。他计划步行走过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直至中俄边境。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国家地理共同打造的外宣纪实融媒体项目,含十集长纪录片和海外社交平台的每日更新与发布,以保罗·萨洛佩科徒步穿越中国的行程为主轴,通过他的徒步行走和独特观察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系列长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第一季的《起步》、《伙伴》和《遇见》三集已登陆东方卫视和纪实人文频道,正在面向国家地理全球覆盖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家庭户数播出。保罗在中国行走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国家地理及保罗的14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同步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徒步内容。目前主要通过三种内容形式(社交媒体短视频、短图文、长文),已发出超900条推文,收获超40万互动,触达数亿海外用户,好评率100%。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亦表达了对保罗以全新角度发现中国的赞叹。
此次参展的十多位艺术家包括保罗在中国的徒步伙伴、沿途遇到的民间艺术家,以及其他相关知名艺术家。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媒介和视⻆,并在保罗行程的中国段不同地点探索当地和区域⽂化。
比如,李根繁⽤三弦琴演奏⽩族传统曲调,演唱民歌,⽤声⾳分享关于劳动和情感的故事;杨鸿章是⼀位纳西族老人,他通过象形的东巴书法讲述他的族⺠的故事;张宏怡以摄影展示她家乡云南的多元民族⽂化,并特别关注⼿的语⾔和⼥性的劳动;张庆华通过设计制作标本盒和分享在⾏⾛过程中创作的写⽣插图,向观众传递⾃然界的智慧。
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其中7月2日将有一场关于系列长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的分享会。届时,人类学家张亮亮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团队将与大家分享节目创作台前幕后的故事。
为了配合此次线下展览,ICS(上海外语频道)、纪实人文频道于开幕式当日播出《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第一季的三集纪录片《起步》、《伙伴》和《遇见》。与此同时,《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第二季也已经启动,拍摄团队将继续跟拍记录保罗从四川开始、直至中国最北端的徒步之旅。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外宣项目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