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汉字的诞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肇启。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汉字凝聚了中国人千年以来生生不息的智慧与创造力。5月26日上午,奉贤区博物馆年度大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即将开幕,将带领市民一起回望青史,探寻汉字之源。
大展以灵符若拙、契文肇兴、意蕴流芳、天开化宇、妙趣启智五个篇章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展出来自全国26家文博单位的文物189件(组),类型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瓷器、书画、绢本、竹木等。通过展示各时期承载汉字的实物,集中表现汉字的肇始源流、发展演变、内在力量与悠长意蕴,展现汉字书写、艺术与应用之美,阐释汉字绵延千载一脉相承的历史优越性,突出汉字文化对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巨大推动力。
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汉字发展传承都将在这次展览中进行呈现,全国范围内如此体量的汉字文物专题展览不可多见。“我们这块区域主要展示的是简书,比如这块展品‘秦鄢到销百八十四里简’,它主要介绍的就是秦代的物流信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快递单。”奉贤区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秦威威介绍道,篆书虽然是秦朝官方书体,但民间主要还是以文字的实用性为主,因此书写流利、便于识别的隶书,便在这一时期加速形成。“这一书体我们称之为‘秦隶’。”
现场规模庞大、范围广泛、类型多样的文物,吸引了不少到场媒体的目光。“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甲骨文的部分,因为我之前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看过,所以真正看到的时候,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青年报记者刘秦春作为文字工作者,对于千年前的文字,感觉十分亲切。展览上的一句话令她印象深刻。“‘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穿越时间长河的力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赵颖文一进入展馆,就感到比起以往的展览,这个展厅看上去整体更暗一点,温度也更低一些。经了解后发现,原来这次展览的所有展品都是真迹,所以对光线和温度都有特别的要求。“我觉得这个展览还是非常专业的。”
展览最后的“妙趣启智”部分,通过数字展览和互动体验,将趣味性与体验感结合,让观众参与其中,深入体验文字的奥妙与灵动。奉贤区博物馆馆长张雪松表示,很多观众在参观完非常厚重的历史之后,都希望有一个互动的环节。因此博物馆特意设置了这一区域,让观众能够参与到文字内涵中,更深刻地理解文字。“我们在这个板块里面也有很多这种互动的游戏类的特别是小孩的幼儿的都有那么我们在这个形式上面会比较自由大家会有不同的体验。”
据了解,奉贤博物馆已取消预约入馆,市民可随时观展,如果展厅的负荷达到了极限,馆方会采取临时限流措施;如果观展人流更大,馆方还将开启“夜场”模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