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底开始,本市低保人员住院免押金政策实现了“免申即享”。这一联动了市政府办公厅、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徐汇区、市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单位、推出的便民之举,正是主题教育和大调研联手调研、联动整改,打通数据共享、业务联动症结的成果。
真问题要真解决,把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
以往,本市低保人员到医院住院办理押金减免手续时,须提供户籍所属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开具的低保人员收入证明。而开证明这件事,在实际操作中却有诸多不便——人户分离的办理者,不得不为了办理证明来回奔波,甚至每月数次往返市区和郊区;腿脚不便或者上了年纪的独居孤寡办理者,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事耗时耗力,申请享受便利的过程便不便利。
(资料图)
今年4月,徐汇区天平路街道的社工向市信访办、市征集办反映了他们在工作中发现的这一问题。随后,市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徐汇区、市大数据中心召开多次专题会,共同研究和打通在数据共享、业务联动上的症结,积极推动此项“免申即享”政策尽快出台,将群众建议尽早转化落实。
市民政局在“上海民政业务统一信息管理平台”上提供查询应用服务,开放端口方便医院核验低保人员信息;市卫健委指导公立医院简化低保人员住院押金办理手续,425家医院全部开通查询账号;市大数据中心加强系统测试,确保医院能实时访问;徐汇区先行先试,在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系统开展专题培训,率先落实“免申即享”。5月底,全市医院窗口核验信息后,即可让低保家庭人员免押金办理住院,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徐汇区已有两位低保人员在办理住院时体验了押金减免政策“免申即享”的便利。
大家都来出力,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低保人员办理住院免押金的情况,虽然反映了一类群众、一类场景,如果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类似的问题和矛盾还会反复发生。为更好办实事、解民忧,市信访办、市征集办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会同相关部门紧紧抓住“数字赋能”和“流程再造”两个关键,坚持多部门协作、多环节衔接、多系统对接,合力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过去每逢开学,全市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会为低保家庭子女申请减免学杂费开具2.6万张证明。对此,市教委主动完善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业务流程,新学期低保家庭子女入学无需申请即可减免学杂费。为提升“家门口”医疗服务体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主动跨前,进一步扩大住院免押金服务,本市医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今年年底将实现减免。
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聚焦数字化转型,全面梳理需在社区中心办理的证明类材料,对《上海市特困人员证明》《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家庭登录证明》等7项材料尚未实现电子化的材料,会同市大数据中心、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全部实现电子证照制发和数据共享。过去一年,上述材料的线下出证量近8.6万张。如今,相关市民群体通过“随申办”手机端,就能线上申领,只需“亮证”功能,就能办理相关事项。目前,已开具相关电子证明6550多件次,6月9日开通线上申请功能以来,已收到申请80余人次。数字化时代还要注重人性化关怀,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将继续保留线下申请和开具证明的通道,方便不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的市民。教育系统也将留出减免学杂费政策的“反向勾选”通道,尊重家庭教育选择。
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介绍,在主题教育坚持突出一个“实”字的要求下,各单位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把集中会商与各方协同结合起来,把解决调研问题和联合整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一条条群众建议完善工作,形成一揽子的便民政策,实现了从个案处理到类案优化、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被动回应到主动跨前的转变,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减轻基层负担,努力让“管理无感、服务有感”。
作者:何易
编辑:徐大伟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