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激情演绎瓦格纳《齐格弗里德牧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爱之死”、《唐豪瑟》序曲,以及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为2022-23音乐季画下句号。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和乐队首席柳鸣分别担纲独唱和独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场
《齐格弗里德牧歌》是瓦格纳献给爱人柯西玛的一份生日礼物。1870年圣诞的早晨,瓦格纳组织了十三名苏黎世市政厅乐团的乐手演奏了这首满含爱意的献礼之作。这部颇有私人色彩的作品一开始并未打算出版,迫于经济压力,瓦格纳还是将这份爱的礼物编成管弦乐版,改名为《齐格弗里德牧歌》,卖给出版商,从此常演不衰。
余隆
尼采在一篇赞扬偶像的著作中曾说,“靠近看,客观讲,瓦格纳的一生有很多方面像一出喜剧,像一出很古怪的喜剧。”他善于把琐细的感情改变为夸张的表演,而他的浪漫主义在歌剧《唐豪瑟》中达到高峰。
《唐豪瑟》的序曲耳熟能详,甚至连勃拉姆斯都曾借阅该作手稿。序曲开篇由木管组和铜管组共同演奏“朝圣者的合唱”主题,听众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大殿,一群虔诚的朝圣者在去往朝圣路上。
宋元明
影响了包括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勋伯格等诸多作曲家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作曲并撰写德文剧本的三幕歌剧,不仅是极具价值的歌剧作品,也是音乐理论研究中的热门作品。音乐会上演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终曲“爱之死”。
前奏曲的旋律塑造的氛围,与歌剧的总氛围相一致:在阴沉与抑郁中,既有热情又痛苦的渴望,又有热烈而冲动的精神亢奋。“爱之死”作为终曲,和前奏曲有很大不同。前奏曲中,作曲家竭力表现男女主人公心灵深处对悲剧性情态不可抑制的痛苦追求和渴望,“爱之死”则是对这一切的最终舍弃。瓦格纳在“爱之死”里写的并非伊索尔德的死亡,而是伊索尔德的升华。
柳鸣
“90后”乐队首席柳鸣上台,带来了莫扎特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被称道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19岁时,莫扎特对小提琴协奏曲产生浓厚兴趣,一口气创作了五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旋律优美,洋溢着年轻莫扎特的音乐活力,其长度、创新性和对小提琴技巧的要求,均为各曲之冠。
从中国原创新作《大圣传奇》的情怀追忆、《时间之轮》的灵动新奇,到西方经典之作《西区故事》的纽约风情、《仲夏夜之梦》的奇幻梦境,再到余隆执棒威尔第《安魂曲》时的震惊四座……音乐季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立团之本,关注音乐本质,注重与观众的连接,不仅成为中国乐迷心中的行业标杆,更是成为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的有力回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