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粳稻。科名:禾本科。属名:稻属。品种:崇尚2022。审定编号:沪审稻2022007号。形态与习性:一年生草本,叶长,扁平,色浓绿,剑叶开度大,一般叶毛少或无叶毛,植株较矮,穗重,稃毛长而密,粒形卵圆而短宽,主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北部和东北部以及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南、浙北、皖南等地适宜种植。”
7月28日,在“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集中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位于崇明区港沿镇的崇明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园。展厅醒目处,聚光灯下的颗颗稻米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可别小看了这些‘平平无奇’的稻米,每一颗都携带了独一无二的遗传信息。种源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堪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芯片’。”在现场,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示意记者们用手机扫描稻米旁的二维码,扫出来的即为上述信息。展厅内,除了稻米,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白扁豆等当地知名农产品都有详细介绍。
(资料图片)
崇明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园是集科技研发、创新创业、产业升级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集中了农业科创展厅、创新创业办公、农产品展示、崇明区生态农业科创中心和崇明生态农业联合实验室等功能区。孵化园所在的崇明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规划总面积超63平方公里,主要通过集成应用绿色生产技术,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为什么有些农产品适合在崇明生长?秘密就在于种源。
长江奔腾而下,沿岸经水流冲击而剥落的泥沙组成了崇明岛,这不仅带来了适合红薯、芋艿等根茎类农作物生长的弱碱性砂质土壤,更将全国各地土壤中的种源一并带来,各具特色的蔬菜品种汇聚崇明。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崇明物种流通性相对较弱,外来种源容易长期保存,退化灭绝的情况较岛外相对少,因此种源更为丰富。不过,因农户们缺少严格规范的良种繁育制度,没有及时更换种子品种,加上大量杂交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的冲击,崇明不少种质资源逐步退化甚至流失。
针对该问题,自2008年起,崇明蔬菜技术部门开展种源保存工作。崇明区农业农村委曾向全区发过一则特殊的征集公告,目的是寻找崇明区农家种植品种、名优特异品种、野生近缘种及国家濒危农作物种质资源。对这些“古、稀、特、优”农作物种质资源,崇明区蔬菜站进行了系统编号和分类评价。
收集、保存只是第一步。2020年起,崇明区蔬菜站推进相关农业科创项目,设立专业组培室,聚焦地方品种,开展提纯复壮、种苗脱毒等试验,进一步保护、提升种质资源。组培室内,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各类试剂一应俱全。在那里,蔬菜不再是单纯种在土壤里,而是种在架子上摆放着的瓶瓶罐罐中。工作人员通过应用植物组培技术,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持续开展试验。
“依托科研院校力量,我们对崇明小菠菜、崇明香酥芋、崇明韭菜、崇明山药等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崇明小菠菜为例,由于种源退化,以往小菠菜单株产量低,且叶片厚度参差不齐。“如果农民在种植时不注重防杂保纯,在矮脚小菠菜旁种了一片大菠菜,两片菜地里的花粉互相交换,就会导致种源杂交退化,性状也随之改变。”经提纯复壮,崇明小菠菜的耕种效率可大幅提高,口感、卖相也更好,市场竞争力上升。
种源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对外交流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崇明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力争引进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落户崇明。不久前,崇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举行,崇明向上海华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发起邀约,未来将通过多方合作建立总规模达10亿元的崇明农业科创发展基金,重点投资种源农业等战略性农业科创项目。
记者了解到,以种源农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近来持续推动崇明农业现代化发展。今年4月,崇明携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成立崇明农业科创联盟并入驻崇明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园,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等农业科技平台同步揭牌成立,这彰显了崇明建设“农业科创岛”的信心。
“下阶段,崇明将聚焦种源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争将孵化园打造成崇明农业发展的新地标。”崇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