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静安区检察院公布了一起通过“PS”等技术操作,帮助不符合条件的网约车司机通过审核,进而获取网约车营运资格的案件,以涉嫌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对被告人刘某提起公诉,以涉嫌变造身份证件罪对被告人高某提起公诉。被告人的“客户”中包括有犯罪前科的不合规人员。
(资料图片)
抢劫前科人员竟然成功注册接单
据“静安检察”发布的案件内容,巫某因为有酒驾的不良记录和抢劫罪的前科,不符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无饮酒后驾驶记录和无暴力犯罪记录”,多次注册审核网约车平台无果。2022年7月,巫某闲聊中得知,刘某可以代办网约车注册,在谈拢后向其转去了1300元,最终竟然通过审核,开上了网约车。
刘某一案的线索源自2023年1月滴滴平台在审核司机注册上传的无违法犯罪记录时,扫描该证明附带的二维码,发现有个别司机上传的证明内容和公安平台记载内容不一致,疑似伪造证明,决定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线索,刘某很快被抓捕到案。到案后刘某交代,此前,“客户”范某曾因车辆资质有问题,请他帮忙向网约车平台申请。等了大半个月,范某收到刘某的反馈,称滴滴平台资质审核严格,“技术操作”很容易被发现。刘某转战其他网约车平台,成功“帮助”范某注册了三个平台并开始接单。
经查,2021年起至案发,刘某曾多次帮助他人在公安机关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上修改相关信息,帮助申请人变造行驶证牌号、驾驶证初次领证期和有效期、车辆注册日期等。刘某共涉及变造公文、证件17件,从中非法获利人民币8000余元。其中,部分材料刘某交由同伙高某进行“PS”处理,每次仅支付高某5元至10元的报酬。
监管聚焦“放松准入把关”等问题
2018年,交通部和公安部发文明确要求网约车平台开展驾驶员背景核查,不得向未经背景核查的驾驶员派单,并要在派单前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对车辆和驾驶员一致性进行审查。此后又多次重申要严把从业人员准入关。
按照监管要求,平台企业纷纷展开背景核查工作,但核查能力和严格程度并不整齐。
滴滴平台安全团队负责人介绍说,该企业从2016年开始搭建背景审核体系,开展三证验真、暴力犯罪、严重治安处罚等不良背景核查,司机注册成功后,平台还会对其背景进行动态轮巡,核验是否新出现违法犯罪记录,核验频次最快1到2周一次。截至2022年,通过注册拦截和轮巡清退,平台累计隔离了150万风险司机和黑产司机。
被告人刘某瞄准的正是申请滴滴这类平台资格失败的司机。他通过潜入各类“车友群”,自称与多家网约车平台有业务往来,熟知其审核“后门”,能帮助这些司机进入背景核查能力不足或标准宽松的平台。不少违法司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留在了行业里。
通过检索可以发现,全国各地多次侦破过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帮助不符合规定的司机注册和接单的案件。
司机准入理应是安全管理的第一关,通过严格的背景核查体系,让违法分子没有漏洞可钻,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但事实是,随着聚合平台等新模式出现,以及违法手段的层出不穷,网约车行业多年积累筑牢的安全门槛也在受到挑战。
比如近日,就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打着聚合平台旗号招揽司机的代理公司,声称有“前科”可注册接单,就算开不出《无犯罪证明》,只要花1200元就能帮忙搞定注册。
上海市多部门近期在对网约车平台公司联合约谈时,也关注到“放松准入把关”“安全管理把控不严”等问题,对各平台公司提出了严格要求。中消协日前就网约车聚合平台开展社会监督重申,安全权是消费者的首要权利。
“静安检察”在检察官提醒中也提到:“网约车司机在进行平台审核时,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主动提交车辆和人员信息等真实材料供平台审核,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乘客和道路交通安全负责。同时也要提醒那些钻空子的不法分子,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涉嫌刑事犯罪,哪怕像案件中的高某,获利仅仅几十块钱,也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来源:澎湃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