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浦镇,基层治理基底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的“80后”“90后”年轻人开始脱颖而出,有些已经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掌门人”,他们给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胡文瑾,一位“80后”年轻人,今年起担任阳光建华城第四居民区(以下简称“阳光四委”)书记,履职以来,在党建引领下,她大胆开辟新路径,不断融入创新因子,给阳光四委带来了不少惊喜和变化,成为居民眼里、心里的靠谱“领头雁”。为社区发展尽心,为居民服务用情,她说:“民生无小事,基层治理就是要更贴近居民生活,更了解他们的情况,直面他们的需求。”
胡文瑾荣获2020年上海“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资料图)
升级“一户一档”,基层大小事心里门儿清
128个楼栋、1597户、常住人口5689人,这就是阳光四委的居民构成情况。胡文瑾从2018年开始担任阳光四委主任一职,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对居民区的情况了然于心,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认可,2020年还荣获上海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
对于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胡文瑾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级“一户一档”。在阳光四委的居委会办公室一角,一个白色的资料柜格外醒目,打开贴有门牌号和网格员姓名的抽屉,一排排彩色的文件夹摆放得整整齐齐。“这就是我们阳光四委的‘一户一档’plus版。”胡文瑾介绍。
升级版“一户一档”做得更加细致
要想把一个庞大的社区治理到位,“一户一档”必须做得更加细致。升级版的“一户一档”按照一户一夹、分页分册归类整理,除了“民情笔记”外,还详细记录了各种“琐碎”的信息,如哪几户居民外出,哪几户居民最近遇到了生活难题、是否已经解决……一桩桩一件件民情事,都是网格员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得来的。胡文瑾清楚,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解决好,解决到位,对于社区治理至关重要。
壮大“第二梯队”,激活基层治理后备力量
仅靠8名居委会工作人员,要应对5000多名常住居民的需求与关切,这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更及时且高效地回应居民的各种问题和需求?胡文瑾把目光投向了“第二梯队”,她要充分发挥“第二梯队”的作用。她说:“‘第二梯队’是基层治理的后备军,他们不但能减轻居委的压力,还可以拉近和居民的距离。”
阳光四委的“第二梯队”发展势头迅猛
阳光四委的“第二梯队”虽然去年才组建,但短短一年来已发展到198名核心志愿者,其中社区党员不在少数。在身边党员“榜样力量”的影响下,更多居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如今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多达600多名。“第二梯队”成员尽己所能参与社区事务,也成了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的“眼睛”。
据介绍,目前阳光四委有32个楼组微信群和3个500人大群,居民可在线上反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问题找居委”已经成了居民们的共识。因此,除居委会工作人员外,“第二梯队”志愿者、块长、片区长也都“驻扎”在群内,时刻关注群内消息,发现问题立即联系居委会工作人员,以便及时解决。“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了‘第二梯队’的协助,才能确保不漏掉居民任何一条求助信息。”胡文瑾说。
探索“自治品牌”,毫厘之间尽显邻里情
虽然是初任居民区书记,但善于思考的胡文瑾对基层治理有许多新思路、新想法。特色自治品牌“邻聚厘”,就是阳光四委目前正在探索建设的党建工作重头戏。“邻聚厘”谐音“凝聚力”,定位为“搭平台、聚资源、送服务、赋动能”。虽说是在老品牌基础上进行延伸,但也加入了许多全新元素,改变力度堪称“大刀阔斧”。阳光四委有7间活动室,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让其发挥效能最大化,胡文瑾在思考中有了新想法。“我们的想法是,把这些活动室全部盘活、利用好,可以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不同需求。”于是,7间活动室主题不同,功能也迥异,但都围绕居民所需展开,打造新时代社区党建阵地。
阳光四委特色自治品牌“邻聚厘”正在稳步打建中
赋动能、有温情,特色自治品牌“邻聚厘”特色鲜明:居委会的功能主要是解决居民小诉求,圆满居民小幸福;“红色基因”将建成党员议事厅和“同心向党”红色基因传承馆;“青春时光”是青年议事厅;“邻里邻外”具备妇女之家、亲子活动室和心理治愈室功能;“国风传承”将与共建单位一起打造关爱老年人公益基地;“慧智天地”设有心灵手巧体验站和退伍军人活动基地;“乐享空间”是邻里沟通交流的共享空间,居民在这里可以唱歌、跳舞、聚会。
“邻聚厘”部分功能已经投用
目前,“邻聚厘”还在稳步建设中。胡文瑾的希望是,“邻聚厘”完全建成后,能够打通社区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并形成“党组织吹哨 居民报到”的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桃浦分中心
编辑:王念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