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就是一座景区,上海就是一座博物馆,上海就是一座美术馆,上海也是一本大书。”
10月12日,在东方讲坛“你好,我的城——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面面观”系列讲座第四场现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道出了作为文旅人心中上海文化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都市性、综合性和国际化。“上海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行行可看、人人共享”。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在为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诗与远方”的同时,上海既要是“向心城市”,也要成为人们向往的“心向城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资料图)
方世忠认为,真正让人在心灵深处,对城市心生向往、心有所归的恰恰是文化。他介绍,上海正在推动文旅融合,“一江一河游览”,推动“建筑可阅读”;实施艺术大计划,让城市更显美感;建设家门口“小而美”,先后建成一百个家门口好去处,一百个演艺新空间,结合道路+、公园+、生活圈+,不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让城市更有烟火。
“我们还全新提出了“海派城市考古”这个项目。就是“微旅行、近距离、慢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城市漫步中间发现与众不同的风景,分享喜爱上海的理由,通过发现、分享、推介城市,来实现都市文旅资源的再挖掘,都市文旅价值的再发现,都市美好生活再体验。”
作为城市规划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认为,上海的城市建设正从过去粗放型量的扩张,转向了精细化治理和城市更新。
王伟强教授先后主持北京市中轴线城市设计研究、深圳罗湖区分区规划、上海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设计等实践工作。
对于未来的城市更新,他希望可以充分利用优势文化资本去提升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建筑宣传开放,构建风貌区社区文化路线游览路线体验;修补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短板,提升设施的复合利用,着手建设提高儿童友好和老龄社会的设施改造。
他还提出,通过塑造社区文化IP,提升社区文化识别度,提升社区文化认同感和参与度;鼓励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的组织和成立呵护上海特有的上海市民精神。
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戴焱淼长期关注青少年与城市发展议题,致力于推广儿童友好型体育空间。
他认为,城市要为青年人打造“好看又好玩的地方”,让青年人和这座城市交换彼此的能量。“上海的咖啡文化。具备公共属性又有私域特点的咖啡馆空间与社区和城市生活、人际交往的连接,尤其是青年人群跟咖啡的友好关系,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和心理象征意义。可以说海派咖啡,营造着上海独有的诗与远方。”
他希望公众视线回归到现实——体育公共空间,要打造区别于学校体锻、专业赛事场地、技能培训机构的健身、社交和休闲多重功能集合的社区共享空间,人们可以放下手机,走出网络,让身体与心灵都得到释放。
关键词: 演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