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到底有多少钱?
【资料图】
据人们估算,鼎盛时期的胡雪岩,手握两千多万两白银,可谓是富可敌国。不仅如此,胡雪岩还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成为了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
然而,饶是胡雪岩有钱有权有地位,却最终落得个倾家荡产,一贫如洗,郁郁而终的下场,那么,富可敌国的胡雪岩,为何落得这般结局呢?
01自视过高
表面上看,胡雪岩的失败是因为经营生丝生意出现了问题,可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源于胡雪岩自身的弱点。
首先,胡雪岩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又过低估计了与洋商斗法的难度。清光绪八年,胡雪岩联合华商抵制洋商,试图通过大量购入生丝,掌握丝茧贸易的话语权,为此,胡雪岩一口气购入生丝1.4万包,价值2000万两白银,相当于上海全年生丝交易量的三分之二,一下子令整个上海市场“一丝难求”。
无处买丝的洋商,惊慌之下只得找胡雪岩谈判,提出加价1000万两白银,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胡雪岩见洋商求上门来,哪肯轻易松口,他当即告诉洋商,想买生丝可以,但要加价1200万两。
洋商听后,一时颇为犹豫。胡雪岩的要价实在太高,洋商不禁想找找其他门路,看看是否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生丝。更为重要的是,洋商担心一旦答应了胡雪岩的要价,今后生丝的定价权便全由胡雪岩掌控了,这是洋商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就在洋商犹豫之际,突然传来了意大利生丝大丰收的消息,紧接着,中法战争爆发,华商价格同盟不攻自破,胡雪岩手中的生丝,一夜之间身价大跌。无奈之下,胡雪岩只能忍痛贱卖,以亏损1000万两白银的惨痛代价离场。
这场中外大商战,最终以胡雪岩落败收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胡雪岩在商业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让他轻信自己在与洋商打交道时也能占尽便宜,殊不知洋商的背后都有财团支持,胡雪岩相当于以一己之力,与整个西方财团抗衡,其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胡雪岩忽略了国际市场对国内大宗商品的影响,缺乏相应的风险预案,导致其在市场剧变后无力应对,只能止损离场。
02眼光局限
除了低估洋商的实力外,胡雪岩自身眼光的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失败。
胡雪岩与洋商斗法的时代,恰是工业革命后,西方纺织业大发展的时代。英、美等国先后建立了机器缫丝厂,通过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一台机器一天的生产量,相当于同样时间内,30名工人持续劳动所产生的效益。然而,纵使机器生产的效率奇高,胡雪岩为了维护江南养蚕人家的生计,依旧坚持手工生产,并且拒绝了人们让他低价收购蚕农们蚕茧和生丝的建议。
如此一来,胡雪岩手中生丝的成本便一直居高不下,偏偏欧美发生了金融危机,对生丝的需求量锐减。上海生丝主要出口国家法国,生丝进口量下降了53%,而另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丝绸进口量也减少了46%。
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对胡雪岩的生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时,胡雪岩的老对手盛宣怀突然出手,令胡雪岩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03过于宽厚
盛宣怀之所以要对付胡雪岩,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商业竞争关系,更是想为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李鸿章除去一个心腹大患。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支持盛宣怀的李鸿章,与支持胡雪岩的左宗棠曾因为“海防”、“疆防”之争,在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李鸿章一怒之下,决定扳倒左宗棠,而作为左宗棠“钱袋子”的胡雪岩,就成了李鸿章集团的首要打击目标。
深知李鸿章心思的盛宣怀,便在胡雪岩因“斗丝”遭难时,以李鸿章的名义给上海道台邵友濂发电报,令他缓发本应给胡雪岩的协饷。
原来,胡雪岩为人素来宽厚,他曾以个人名义,向汇丰银行等外资机构借来的上千万两银子,用作左宗棠历年行军打仗的军费。按惯例,这笔钱本该每年由上海道台收集各省协饷后,转交给胡雪岩来还款。
但上海道台邵友濂却在胡雪岩生意重创的节骨眼上,拖欠协饷。要说这事对胡雪岩也不算个事儿,凭借多年与外商银行打交道的情面,胡雪岩想要让外商银行同意晚几天还款,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盛宣怀岂能让胡雪岩缓过这口气来,他当即派人找到汇丰等外商银行,通知他们胡雪岩即将破产,让外商银行加紧催款。
与此同时,盛宣怀还收买了胡雪岩钱庄上的伙计,令他打探胡雪岩的一举一动,因此当胡雪岩从各地钱庄调集银两时,盛宣怀第一时间就掌握了内幕。
通过分析胡雪岩的举动,盛宣怀认为胡雪岩手中是真的没钱了。于是,他立刻再次向各洋行、官员、商贾们宣布,胡雪岩即将破产,号召大家一起去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取款。
一场人为制造的挤兑潮就此爆发,胡雪岩无计可施,急忙发电报向左宗棠求援,可盛宣怀却令人扣下这份重要电报,待到左宗棠知晓此事,前来救援时,早已无力回天了。
一代巨商胡雪岩,就这么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据野史记载,胡雪岩在贫病交加中含恨离世时,一直在喊着“勿近白虎”,谆谆告诫子孙后代不要再经商。
其实,胡雪岩一败涂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胡雪岩太过宽厚。当初胡雪岩靠着资助王有龄起家,这让他终身都秉持着“做好人,有好报”的信念,无论对钱庄伙计还是生意伙伴,处处留有一丝情面。
只可叹,并非每个人都是王有龄。胡雪岩的宽厚,反倒纵然钱庄里的小人卖主求荣,也让老对手盛宣怀不断做大,最终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
说到底,可怕的从来不是生意,而是险恶的人心。
参考资料:赵丽《著名徽商胡雪岩的“官商结合”之道》、徐道宣《胡雪岩经商失败的原因及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