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亭林古文化遗址首次勘探50周年之际,经上海市文物局批准,亭林遗址地下文物埋藏区考古勘探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再次启动。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11月26日,在亭林古文化遗址首次勘探50周年之际,经上海市文物局批准,亭林遗址地下文物埋藏区考古勘探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再次启动。
(相关资料图)
亭林镇历史悠久,成陆于6000年前,地处古冈身西部,是上海古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上海良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遗存。
1988、1990年发掘平面图。 金山区供图
曾出土“中国第一镜”和九节玉琮
据金山区介绍,在1972、1973、1975和1988、1990年,亭林古文化遗址曾由上海博物馆考古部进行过多次规模不等的发掘,出土遗存以陶器、石器、玉器为主,有国内同类遗址中罕见的文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被考古界命名为“良渚文化亭林类型”。
在1972年进行试掘后,1973~1975年,配合各地的基建工程,又清理挖掘了125平方米,第一层为东周和西周时代遗物,如灰陶三足盘、细高把豆等,是太湖地区西周几何印纹陶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存。第四层出土物属早期印纹陶文化的马桥类型,年代相当于商代。第五层出土遗物为典型的良渚文化(公元前2250~3300年)。
亭林古文化遗址。 金山区供图
1988年2月,亭林镇西侧为建造亭林公园开挖荷花池时,又发现文化遗址,共挖掘探方7个,面积668平方米,出土大量良渚文化时期陶、石、玉、骨器等,有的陶器为国内同类遗址罕见。玉器中有九节玉琮,为上海本地出土的节数最多的玉琮。亭林古文化遗址先后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商周两汉时期的文物以及上海良渚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如“中国第一镜”亭林石镜、上海本地出土的节数最多的玉琮“九节玉琮”、金山博物馆馆标“袋足陶鬶”等代表性文物都出土自亭林镇。
1988年2月,亭林镇西侧为建造亭林公园开挖荷花池(葫芦池)时,又发现文化遗址。
“中国第一镜”亭林石镜、上海本地出土的节数最多的玉琮“九节玉琮”等代表性文物都出土自亭林镇,图为九节玉琮。金山区供图
亭林镇表示,此次重启亭林遗址考古勘探,将由考古资质单位上海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士实施,目的是进一步摸清亭林遗址类不可移动文物地下埋藏区域,更有针对性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深化AAA旅游景区亭林遗址公园的内涵,弘扬传承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良渚文化精神,探寻中华文明之源,探索实践良渚文化遗产保护的“亭林经验”。
在当天的考古勘探启动仪式上,提档升级后的《玉篇》体验馆也在古镇亭林正式对外开放。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玉篇》体验馆提档升级后正式开放
在当天的考古勘探启动仪式上,提档升级后的《玉篇》体验馆也在古镇亭林正式对外开放。
亭林先贤顾野王撰写的《玉篇》,是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为传承《玉篇》文化,亭林镇和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于2021年11月启动了“玉篇文化博物馆”共建项目,项目共建一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从静态区的中日韩玉篇珍稀版本展出,到动态区的玉篇魔墙,“玉篇文化博物馆”分馆之一的“玉篇体验馆”已先期进行了试开放。
刚完成的升级版《玉篇》百科魔墙,增加了对《玉篇》科技记录的动画展示,体验者通过触摸魔墙,可以看、听、读《玉篇》中提及的近80种名物。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金山区亭林镇党委书记刘雪峰透露,今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心王平教授创意设计的《玉篇》百科和《玉篇》部首两面互动展示魔墙,正式取得国家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书,亭林《玉篇》体验馆的知识产权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经过提档升级,亭林《玉篇》体验馆于今天(11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是全国首个以汉字字典命名、融合汉字教育、汉字传播和多媒体手段的体验馆。
刚完成的升级版《玉篇》百科魔墙,一是增加了对《玉篇》科技记录的动画展示。例如,体验者通过触摸魔墙,可以观看《玉篇》中提及的古代造纸、酿酒、煮盐、制玉、染色等工艺流程;二是增加了对《玉篇》名物的多维性处理。例如,体验者通过触摸魔墙,可以看、听、读《玉篇》中提及的近80种名物。
《玉篇》体验馆里的中日韩玉篇珍稀版本展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亭林先贤顾野王的“读书堆”遗址。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玉篇》体验馆里的中日韩玉篇珍稀版本展出。根据计划,亭林《玉篇》数字博物馆等“云端内容”还将结合亭林“元宇宙”项目进行开发,2023年将通过VR互动方式在《玉篇》体验馆进行部署,为市民提供更有趣的参观体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