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画水画振兴,近年来,柘林镇紧密围绕乡村振兴20字,以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为落脚点,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同时,拓展工作路径,引导百姓参与乡村振兴,激发百姓参与家乡建设的内生动力,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推行以工代赈。这一举措不仅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共享家乡建设成果,也让农村建设更获百姓心意。
(资料图)
拓宽增收渠道
村民参与热情高涨
上午十点,在兴园村的一处宅基前,几位村民正在打桩捆扎竹篱,作为村内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的一项工程,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让不少村民参与其中。
“一天150元,比我原来打零工收入还高,而且离家近,家庭也照顾到了,对我们来说真是大福利。”谈起在家门口工作带来的幸福感,村民王秀芬脸上满是笑意。由于年龄关系,王秀芬外出打工大多为零工,收入并不稳定且缺少合适的岗位,此次村内推行以工代赈岗位,让她在获得家门口就业的同时,也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王秀芬不是兴园村“以工代赈”工作方案的唯一受益人。据悉,兴园村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开展的项目有4个。截至今年11月底,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工作的村民达3100余人次。
“农闲的时候在家一直想找点事儿做,现在收入增加了,又能为家乡建设出点力,一举多得。”村民小组长王炳荣是最早一批加入行动的,通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明沟、宅前屋后垃圾杂物等,他亲眼见证家乡建设日新月异,辛勤的劳动换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村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信心十足。
化被动为主动
让村民挑起建设家园的“担子”
在实施以工代赈模式后,兴园村村民主动参与,也让村里挖掘出了一批“能工巧匠”。原先村里交由第三方负责的小微工程也交给这些有一技之长的村民们,费用核算也要低于市场报价,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村内工程类财政支出下降,为集体经济省下了不少资金。且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发放人工费,专项管理、资金透明公开,获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凡是与乡村振兴有关的项目,我们都有意优先吸纳本村人员务工,人工成本节省,本村村民工作积极性更高,工作态度也更认真负责。”兴园村副书记方欢表示,“以工代赈”工作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激发了村民自主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村民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出工出力,掀起了一股建设家乡的新热潮。
如今,兴园村的木篱小三园建设、绿化养护、宅前屋后垃圾清理、明沟清理、垃圾外运等工作都由村民承接,把家园建设维护好的同时又能获得收入,这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人居环境大提升
乡村颜值再提“靓”
“以工代赈”模式下,以“劳务”代“赈济”,有效激发了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村民们以“当家人”的姿态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唱响了共建共享“合奏曲”,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助推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如今,走进兴园村,满眼都是怡人风光,处处皆为新景象,“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这个柘林西边的小村庄徐徐展开,点滴变化正折射入村民的幸福生活。
焕然一新的兴园村村容村貌
整齐有序的“小三园”
清理干净的明沟
种植全新绿化带的乡村道路
干净整洁的农村宅基
通过以工代赈实现百姓家门口就业,在柘林镇也并不是个例,多个村、队通过此举,让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也让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获得了新动能。
内河队-河坡围栏建设
新寺村-木篱小三园建设
夹路村-绿化改造
迎龙村-木篱小三园建设
新塘村-木篱小三园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