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众所熟知的故宫,却并不为大众深知。故宫建筑在我们日常的概念中,就像只闻其香却不知其味的佳酿。故宫收获了太多盲目的崇拜和不得要领的赞美,在一片迷雾中独自美丽。在盲信的目光中,故宫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至于它的真正精妙之处被视而不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故宫中,建筑是主体。故宫里的房子也是从一块砖一片瓦搭起的,它的华美和其中蕴藏的建筑智慧,都不是没有来由的。近日由活字文化策划、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故宫建筑细探》,就是要对故宫里的建筑一探究竟,摘下故宫神秘的面纱,还原古建筑具体而扎实的美。本书作者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他拥有多年古建筑研究与实践,曾参与太和殿大修工程,《故宫建筑细探》是他多年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之作,从“建造与部件”“生活与休闲”“布局与风水”“特别的单体建筑”四个角度深挖故宫古建筑中的秘密。可以说这本书是带领我们走进故宫的绝佳向导。
古建专家教你如何看故宫
从故宫地基里的糯米成分、三大殿体量的变化,到雷公柱是否可以防雷、故宫的排水系统,《故宫建筑细探》中“建造与部件”这一部分聚焦于建筑本身,既有扎实的建筑工程学、建筑材料学的专业知识,还以详实的文献资料还原了故宫建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回应了大众的误解和传言。作者周乾用他的专业性驱散了笼罩着故宫的迷雾,拉近了我们和故宫的距离。
“生活与休闲”这部分关乎建筑的功能,即使是宫殿建筑,也涉及如何取暖、如何御寒、如何避暑、内部空间的划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与使用有关的问题,由此引申出如何洗澡、如何看戏、安保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在这部分的讲解中,故宫的生活图景像一幅长卷一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布局与风水”这部分带领我们鸟瞰故宫的整体布局,景山与内金水河的关系,阴阳、三垣、四象、五星、七星等如何体现在故宫建筑的布局中,周乾用科学视角分析古代的风水文化,这也是古建文化的一部分。
“特别的单体建筑”写到了角楼、灵沼轩、江山社稷金殿等多处在故宫中无法归类的建筑,它们或具有独特的结构设计,或使用了特殊的材料,或具有特殊的功能,正是它们的存在成就了故宫古建筑群的丰富和多样。
“宫里的人”守护故宫十八年
2004年,刚刚硕士毕业的周乾被“招入宫中”,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他加入了太和殿大修的队伍。他和故宫的缘分,开始于长达三年的修葺工程,也正是这次大修,让周乾有了做“故宫剖丁”的底气。
太和殿作为世界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重要的宫殿建筑,它的构造和装修,是故宫其他建筑的范本。糟朽的木柱,脱落的墙皮,破损的地砖、错位的瓦片,都是周乾了解故宫古建筑的入口,在与太和殿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从里到外地摸清了故宫古建筑的门道。
结束了太和殿大修,周乾依然留在故宫工作,他对故宫的了解,是从实践工作而来,加上专业的理论知识,让他成了“有血有肉”的故宫专家。将近二十年守护着故宫里的房子,对建筑的痴迷早已演变为对故宫的特殊情感,“我是一个工科男,不会说什么漂亮话,我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平常就看论文、写文章”。我们很难从周乾的文章中找到肉麻的赞美,他也无意为故宫带上神圣的光环,但是他对故宫的感情全部渗透在那些具体而微的事物之中:
“故宫红墙罩面灰的主要成分属于α-Fe2O3,其性质稳定。然而,在雷雨天时,闪电会产生少量的氢气,α-Fe2O3与氢气可产生还原反应,生成Fe3O4。Fe3O4在高温下与氧气产生氧化反应,可生成γ-Fe2O3。γ-Fe2O3具有磁记录的功能,是制作磁带的重要材料之一。”
这是周乾对红墙倩影的解释,也是一个工科男对他心爱之物的别样抒情。
故宫是所有人的故宫
“我写过150篇关于故宫抗震的论文,但都没人看。”周乾曾经这样调侃自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周乾乐于跟大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也经常参加一些面向公众的讲座。但是他的研究确实专业性太强了,那些力学公式和建筑线图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跨越的门槛,于是他有了做普及读物的想法。
2022年,《太和殿》出版,周乾在这本书中把太和殿的细节全部拆解出来,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这座最大的宫殿建筑的所有奥秘经周乾分条缕析的梳理和讲解,配合两百多张一手图片,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故宫建筑细谈》延续了《太和殿》图文交错的形式,从太和殿扩展到整个故宫古建筑群,并增加了建筑使用和建筑布局的内容,从一片瓦到整座城,周乾把他长年累月的近距离观察和研究成果分享给广大读者。
虽然周乾现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案头工作,但他还是经常在紫禁城里逛一逛,关心一下游客的数量和熟悉的建筑。故宫是人类的文化遗产,他希望更多的人能真正走近故宫,走进故宫里的房子。(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