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主办的第十九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公示获奖名单。其中,初中组共决出54个一等奖,静教院附校囊获其中7个,创造出该项赛事创办19年来单个学校获得的最优异成绩!
记者了解到,此次比赛过程中,静教院附校学子们在科技总辅导员刘安凡老师的带领下,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参加了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设计师实物组、航天设计师软件组、工业设计师全部7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的设计作品健康随身杯的设计灵感主要来自于这次疫情,疫情中,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我虽然只是一名学生,但也希望用自己有限的能力,为社会、为这场疫情做些什么……
(资料图)
来自六4班的倪浩哲用自己的设计作品——健康随身杯,赢得了此次比赛的一等奖。
在高兴之余,倪浩哲也不忘感谢一直陪伴自己、给予专业指导的指导老师,以及一直以来鼓励学生们保持对科学发明创造热情的学校。
学校的信息科技课,还有我参加的学校空天卫星系统社团,都有很多编程方面的课程学习,所以在软件设计和编程上我很顺利地就完成了。
同时,学校TRIP课程中许多劳技动手类的内容,也是锻炼动手操作非常好的途径。今后,我会更好地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以更好的状态参加比赛。
同样获得一等奖的六1班李秭熹同学表示,非常享受在制作过程中寻找材料与打开脑洞的过程。
模型基本是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底板是小区大件垃圾点的废弃床板;翻出家中坏掉的收音机,取出主板作为“核聚变电站”,剪断天线作为“空中管制平台”;用LED灯盘与瓶盖组成“垂直起降台”。
李秭熹认为,学校TRIP课程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使自己学会了实践、探究和跨学科,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自己可以自由地思考,进行开放的创作。
今年我校有30多名同学参与未来工程师大赛,这其中有突出重围获得市级奖的,也有折戟区赛未能出线的。其实,他们的努力以及对待科技、对待创新的精神是一样的。不以成绩论英雄,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第一名’!
刘安凡老师表示,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校”,静教院附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将继续搭建各种实践平台,为附校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记者:彭旭卉
编辑:史笑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关键词: 静教院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