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纵相新闻 陈丽娜
【资料图】
养老机构没有金钟罩。
疫情以来,一张张床位见证了老人人生最后一站的爱与挣扎,也考验着每一位基层养老工作者。
12月23日,《上海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南》正式对外发布。该《指南》由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共同编撰,旨在有效提升养老机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保护好老年群体。
blob.png
图源:上海民政
据媒体报道,该《指南》的印刷工作已经完成,近日将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送达各本市各养老机构。
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执行“乙类甲管”调控政策近3年以来,老年人作为更容易出现急危重症的脆弱人群一直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的重点对象。养老机构也是最早、最久封闭管理的场所之一。如今执行“乙类乙管”政策后,养老机构面更严峻的考验。
2022年的最后一天,上海一家公办公营的养老院院长向东方网·纵相新闻回顾了他这一年来的工作感受,“明天就是我工作最后一个月了,我在这干了十几年,很舍不得。现在社会面放开了,养老院的考验真正来了,比4、5月份更艰难,我肯定站好最后一班岗,无愧于同事、老人和自己。”
以下为张院长的讲述。
“社会全面放开,养老院不是一座孤岛,肯定会破防”
我们院目前有124位老人,员工38人。院里的护理员一个月轮岗一次,一半人在院外,差不多1个人照顾6位老人,压力可想而知。
社会面放开了,外部生活物资的运输进入、食堂的消毒、家属的解释安抚、员工的轮岗、隔离间的设置、基本药物的供应、口罩的供应、尿布的供应、联系120救护车……这一切全部都要重新设计和安排,我们要在保障好老人的基本生活外,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全面的防控部署。
blob.png
图说:养老院工作人员对物资进行消杀。 图源:受访者
今年春天封闭管理后,院里储备了很多防疫物资,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2月初,我们在社区医院和药店配了近60盒泰诺、10瓶布洛芬,还有一些咳嗽药。最近民政局设立了专门的小组,为基层养老院配药进行协调。
虽然物资有保障,但是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和新闻里报道的一样,我们这里的老人也要等救护车,那天等了8个小时救护车才过来。如果老人不幸离世了,也要等殡仪馆来接收。
养老院本来对接了一家殡葬一条龙服务机构,但这几天殡仪馆和我们反馈说过世的人太多了,根本接不过来。
前几天院里的一位老人心力衰竭过世了。我们没有太平间,遗体放在院里对其他老人和员工的压力都很大。我只好求助领导,上级部门协调后给我们派了一辆车。前天29号民政局也成立了一个应急小组,专门处理养老机构老人过世的问题。
但我也很担心,社会全面放开了,养老院不是一座孤岛,肯定也会破防的。冬季本来就是感冒、老慢支的高发期,医院内部也有许多感染的,老人去医院看病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除了老人的问题,我们的员工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一直在咬牙坚持。
3月份养老院封控管理的时候,员工将近100天没有回过家,吃、住全在院里,后面才陆续轮岗。现在的一线养老护理员,几乎都是中年人。我们这里好多都是住在附近的本地阿姨,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
blob.png
图说:今年上海疫情爆发后,自3月1日起就要求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停止探视,3月10日起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人员不进不出。图源:受访者
以养老院为家时间一长,家里人多多少少会有点意见,产生矛盾,这都很正常。
其实一线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问题喊了很多年了,你们媒体也一直在报道,但总是没看见很有效的变化。最近市民政局出台政策对养老院护理员入职进行补贴,最高有4万元,希望这个政策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图源:上海民政
关关难过关关过,这是一场硬仗。
虽然面对这些问题,但经历了春天几个月的封闭管理后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大家团结一致,真的是想和老人们一起挺过难关。
说句心里话,进养老机构不是进保险箱,生老病死是规律。就比方老人摔跤这件事是比较普遍的,我一直和家属说,老人摔跤如果超过10分钟没有被发现的,你们可以来找我,这是我们的管理责任。
当一个养老院院长,不仅要了解专业业务,还要懂与老人和家属得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这并不容易。
前几天院里一位95岁的老太昏迷了,老人有心脏病。我们发现后马上打120,给老人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吃保心丸,进行物理降温和心肺复苏,后来老人慢慢醒过来了。
我们和家属说现在老人是靠药物维持着,其实状态非常不好,需要送医院的。但家属就是不肯,说自己也感染了,看老人醒着状态不错不肯送医院。等了8个小时以后,救护车下午3点来了,家属还是不肯送老人去医院,救护车在门口停了1个小时后开走了。
到了晚上6点,老人状态又不行了,家属开始着急后悔了,希望养老院再打120。后来也是在上级领导的协调下,把老人送去了医院。
现在养老机构特事特办,有专门的120工作机制,包括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在地区的三级甲等医院三者联动,在最短时间内令老人得到治疗。
我们之前苦口婆心和家属说老人的状态,但是他们不相信我们。现在有一些老人需要送医急救的时候,家属会推诿,觉得老人到这个岁数了,他们怕麻烦、怕感染,我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会骂他们。
我是农民的儿子,在村子和社区里干了十多年,在养老院也做了十多年。我们的目标和家属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他们长寿、开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让老人不带遗憾走,家属也不留遗憾。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今年59岁了,再过十几年也要去养老院养老了。作为一名养老院院长,我就自问这家养老院以后自己愿不愿意来。
blob.png
图说:养老院日常工作记录。 图源:受访者
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养老行业,关注一线养老护理员,他们这3年真的非常不容易。尤其今年,疫情防控的一个个政策、一个个手势的重担最后都压到了他们身上。
这几天大家都在回顾2022年,如果让我来回顾这一年,我想说这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煎熬、沮丧、焦虑,也有收获——家属的认可、同事的团结,自己更坚强的心,这是养老人、养老行业载入史册的一年,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
对于明年的展望,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下一句——“前路漫漫亦灿灿”。
借助你们东方网平台,我也祝全天下的老人阖家幸福,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