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记者走访了若干区中心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养老院。令人欣慰的是,在上海,分级诊疗的效能正在显现。据调研,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发热哨点已经分流各区50%~60%新冠患者的诊治,不过,仍有一些社区卫生中心门可罗雀。(1月2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虽然上海一些地方的分级诊疗做得不错,一些社区卫生中心能够有效分担新冠患者的诊治,但二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些社区卫生中心门可罗雀,这样的现象也仍然存在。不仅在上海,在其他一些地方,类似现象甚至更为常见。
(资料图片)
新冠患者不愿去社区医院,宁愿挤满大医院,类似的现象其实并不鲜见。比如此前“流感”高发期,一些地方的感冒病人宁愿在大医院排队几个小时也不愿意去社区医院,尤其是中青年患者。不管是普通感冒,还是轻度的新冠感染,其实都不算什么大病,社区医院完全能够治好,但很多人并不相信社区医院,这就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资源供不应求,比如床位紧张,医护人员过度劳累甚至因此病倒。而且患者众多也可能造成一些大医院的医生不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前来就诊的患者,比如缩短每个患者的问诊时间等,从而让患者享受不到预期的优质医疗服务。
即便如此,患者仍然喜欢扎堆大医院,为什么?这并非患者喜欢凑热闹,而更多在于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条件、医疗水平有限,而且医疗费用也并不低,这样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而基层医疗机构误诊的例子让患者感到后怕,他们宁愿去大医院扎堆也不愿去基层医疗机构。另外,一些社区医生缺乏救治经验,他们对新冠患者“没见过,没治过”,容易贻误治疗,这也是很多患者不愿去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能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更好救治新冠患者、应对感染高峰,就要发挥好分级诊疗的作用。对此,需要加强对社区医生的培训,让社区医生能够更好应对新冠防治,还要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发相应的抗病毒药物,等等。
要让基层医疗机构留住患者,不仅要严格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更要能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比如2017年,深圳开始重金补贴基层医生。要让优秀医护人员下基层,就需要切实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也需要主动与当地居民进行互动,让居民了解自己,培养当地居民来社区就诊的习惯。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才能更好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当基层医疗机构能真正留得住患者,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从而降低他们的就医成本,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基层医护人员的价值也能得以更好彰显,患者与医护人员就能实现“共赢”,医疗资源失衡现象就能得到缓解。
来源:戴先任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