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放开后各地出现了第一波感染高峰,不少城市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60%,人们身边的感染者越来越多,还没“阳”过的人犹如大熊猫一样宝贝,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人将越来越少,最终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随着全国人民的逐步“阳康”,一个全新的问题出现在了大众面前,“阳过”以后到底还会不会二次感染(非复阳)?按照以前的讲法,感染过一次后会形成抗体,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疫苗的保护期在6个月左右。
一提到疫苗我就有点慌,因为国内绝大部人至少打了两针、有的打了三针,可最终基本上还是感染了且接种最后一针至今可能还不到6个月,自然抗体是否比人工合成的抗体更加管用呢?
(相关资料图)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决定了是否会二次感染。
这几天网上谣言四起,说河北与北京两个已经经历过第一波高峰的地方迎来了二次感染,第二回中招的人身体反应更加强烈,第一次感染还能下床走路、第二次直接躺床上动不了了,重症、白肺人数的比例也比第一次高。
看到这些内容后让广大网友更加担心了,“杨康”后的二次感染率成为了重症率和死亡率之外最受关注的问题。其实,国内是可以进行研究的,目标样本在上海,2022年3-5月上海的那波疫情中有60万以上的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需要隔离)。这批“老阳”早已康复,在防控措施优化后的当下有没有二次感染,感染比例如何?相信大家都想知道答案。
建议各研究机构的专家针对上海疫情数据开展深入调研,用事实和数据说法揭示二次感染率,为什么要选择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呢?我认为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一,感染样本足够多。
放开前全国各地时有疫情反复,但我印象里感染人数以十万计的(奥密克戎成为主流毒株之后)一共有两回。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广州,据媒体报道累计感染人数超过16万人,另外一次发生在3-5月的上海,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感染人数但5月上旬时媒体统计时已经达到了59.1万,最终感染者必然超过60万。
上海的样本数量显著多于广州,科研必须建立在足够多的样本基础上,上海的3-5月那波60多万感染者提供了足够多的样本数量。
第二,两次的毒株可能不同,更有研究价值。
上海3-5月的感染人群中绝大部分是无症状感染者(90%),就算有轻症也不像现在网上说的那么严重,发烧超过39度的不多。
本次放开后的感染表现完全不同,哪怕上海毒株的毒性比北方低但包括我全家在内的诸多感染者均出现了39度以上的高温症状,有的人甚至烧到40度以上,布洛芬成为了“神药”。
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可能,大半年前的毒株与这次不同呢?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可以很好地研究不同毒株下的二次感染率。
第三,上海的“老阳”已经康复超过半年。
放开前广州16万感染者康复至今不到一个月,处于抗体最强保护阶段,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现二次感染,上海3-5月的60多万感染者康复至今超过了半年,长的有8个月、短的也有7个月了。
感染后产生自然抗体,之前看到的理论研究说是6个月以内不太可能二次感染,是否真的如此可以通过观察上海“老阳”们的情况。
如果这批人里的绝大部分本次没有感染,那么说明首次感染后的抗体很“给力”,能够保护个人至少大半年以上;相反,如果超过50%的“老阳”发生了二次感染,那么抗体维持时间估计也就在半年左右。
以上三点体现了研究3-5月上海60多万感染人员在本次感染高峰是否第二次中招的重要意义,科研机构完全可以将这批人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二次感染率并根据数据制定下一步防疫计划。
就我个人身边的(同事、大学同学、亲戚)的情况来看,我认识的7-8位在今年3-5月感染过奥密克戎的“老阳康”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人二次感染的,这可能也是我较为安心的的原因之一。网上的消息很多,有的真、有的假,身边的例子最真实,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当然,我所能接触到的样本实在太少(不到10人),相比于上海60多万已经康复半年以上的“老阳”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卫健委掌握了大量数据,哪怕找到20万愿意配合调查的样本都能形成很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希望这项调研工作尽快启动,当时的阳性人员个人信息都是有的,通过短信或者电话方式询问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并且我相信被调查者不太会故意胡说。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