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卓然
“预计2024年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25年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到2030年国内累计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元以上。”上海市政协委员,新思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思科技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董事长葛群表示。
2023年1月12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会上,葛群发言指出,上海绿色低碳新能源的产业基础好,拥有配套新材料、信息产业链以及国际化人才优势,有条件乘势而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高端制造业迈向绿色化和智能化。
(资料图片)
他认为,上海还可以通过推动虚拟电厂、智慧储能、海上风电、电动企业充换电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落地,加快助力国际化低碳智慧城市标杆。
“上海应从关键处入手,强化新型储能产业的牵引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培育上海新的产业体系和新动能。”葛群说,新型储能是在整个绿色低碳产业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储能的渗透率和收益率持续提升。
他建议,上海应大力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储能头部企业,加快落实市政府去年10月印发的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低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重点发展液流电池、空气压缩、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支持新型储能企业承担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技术研发任务、承担本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与此同时,上海还应用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个开放合作大平台,推动上海绿色低碳领域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通过平台集聚融合、落地转化。
葛群指出,在绿色低碳领域,上海拥有众多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有大量优秀的龙头企业和创投机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显著。更重要的是,上海有国家级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合作平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葛群建议用好这些优势,在绿色低碳领域实现产业、人才、教育、创新“四链融合”,涌现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的科技成果,力争实现超长时的储能核心技术和材料突破以及产业化。
他以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代表的重点科研机构为例指出,该机构长期致力于“双碳”领域前沿技术研发,上海应鼓励这些研究机构与上海绿色低碳头部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组建创新联合体,让绿色科技创新领域的科研成果首先在示范区“开花结果、落地转化”。
葛群认为,上海还应加快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系统,重点支持和建设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上海新能源发展的“绿色应用场景”,提高绿电使用率及经济效能。
他指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的互联网对于降低能耗、节约用电成本效果非常明显。上海要构建更大范围区域能源互联网,以帮助城市用电降低尖峰负荷,增强城市电力系统运行韧性,提高绿电使用率和经济效能。
“我们相信通过大力扶持新型储能技术,一定能进一步提高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为确保全年实现GDP增长5.5%的目标提高有力支撑。”葛群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