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这样一个数字:今后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
如果对照2022年印发的《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提出目标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
从15%到18%,含“数”量的目标一再提升。如何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助力“经济巨轮”行稳致远?不少代表提出了“金点子”。
(资料图片)
着眼当下,如何带来数字经济“新范式”?
当前,数字经济是被寄予厚望的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上海早早就锚定了航向:2021年1月,上海就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从“经济、生活、治理”三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
着眼当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数据要素全域赋能、生产生活全面转变初步实现”。如何带来数字经济“新范式”?市人大代表、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方永新认为,新经济平台驱动数实融合不仅是城市服务提升的关键手段,也是近中期消费复苏和高品质生活的内生动力。
他表示,消费理性复苏和消费场景分层正加速企业数实融合转型,消费者需求分层和差异化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数据洞察和数字营销对消费趋势做出敏捷反应和品类创新。而另一方面,从2022年的趋势来看,以本地即时电商为代表的新型实体电商增速达到20%,远高于远场电商5%的增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本地生活服务业的数实融合将更好撮合线上线下链接的供需匹配场景,扩大消费规模、创新消费种类。”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本地即时电商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半小时达”、“以企业为中心的半日达”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当日达”服务能力;同时对供应链的多样化供应、全时段履约、数字化协同、高效率运输、即时化配送、标准化服务,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送货机器人等技术应用都提出了更为精细、高标准的需求。
为此,方永新代表建议,鼓励数字经济平台围绕消费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推动消费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能力。通过数字技术对消费服务的精准度量,以及数字化经营分析工具的赋能,推动全消费链条的降本增效和价值创新。同时建议尝试采取“政府+平台”补贴的方式,精准普惠发放数字消费券,试点推动消费产业链数字化集采集配、金融服务对接等,率先在全国打造上海消费复苏示范方案。
着眼未来,如何占据数字经济“新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
面对这个更高的目标,有代表则从数据立法的层面提出建议。市人大代表、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首席质量与转型官刘明华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当下,数据要素已被认为是第五大生产要素,上海也已经建立了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制度体系、系统支持、交易服务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打造引领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上海模式’”。
但她同时指出,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当前的交易规模和交易活跃度均有提升空间。造成交易不活跃的因素,主要是“重数据资产”企业自身进行数据产品开发和交易的动力与能力不足,数商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相关数据交易立法尚待完善。
对此,她建议,上海要从法治层面入手,推动立法落实“数据二十条”, 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当前在国家层面有关数据要素流通方面立法存在空白,由于地方立法权限的限制导致了数据要素产权不清晰、权利属性不明确、数据要素交易规则不明确等问题。而“数据二十条”以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她认为,未来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制度立法的核心内容,如数据产权的性质、归属和内容,将“数据二十条”中的规范表述转变为法律,如此才能有效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挖掘数据价值,促进数据要素的高质量发展。
在完善数据交易商生态方面,她还建议,针对当前上海数据交易生态里经纪商缺位的情况,建议上海尽快明确数据经纪商的监管和牌照发放机构,推动建立数据经纪商机制,构建高效安全的数据经纪人体系,“数据经纪商能与交易所更有效率地互动,包括如何引导交易,如何撮合,并形成价格发现的机制。”
刘明华认为,数字经济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数据确权等领域,全球都在摸索中,存在一定的空白点,因此上海有机会掌握一定的主动权,继而占据“新高地”。她表示,上海本就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制度创新是下一阶段上海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一个环节环节,因此在数据立法等先行领域,上海有必要“先下一城”。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