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除夕夜驰援武汉,驻守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到2021年加入上海常态化抗疫队伍,再到2022年参与大上海保卫战,转战方舱和定点医院,过去三年,查琼芳医生紧张而忙碌的脚步,从未有过一丝停歇。而在2023年春节之际,她感慨:“这一次,终于可以安心和家人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了!”
查琼芳与家人一起吃的团圆饭。本文图均为受访者供图
查琼芳,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她是上海首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因在武汉抗疫一线撰写67篇长达10万余字的援鄂日记,出版发行《查医生援鄂日记》一书,从而被大众所熟知。
【资料图】
在这个特殊的兔年春节里,查琼芳尽管仍然要在春节上岗工作,但心情轻松了许多,工作之余,开启宅家休假模式,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除夕、初一、初四、初六,四天查房,初八看门诊,去年12月的每个周末都没好好休息过,这一次可以放松一下了!”查琼芳说。
大年初四早上,查琼芳值班查房。
最让她感到喜悦的是,就在兔年春节前夕,一大波新冠病人陆续出院了,“这些病人差不多是从去年12月下旬被收治入院的,经过3周左右的治疗,评估下来,符合出院的条件,大多数病人都想着能早点出院,赶着回家过春节。”
查琼芳目前负责的病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的仁济医院南院,2022年12月23日,医院“开张”,正式收治新冠病人,且大多为新冠重症病人。
“那时,正好遇到了上海的感染高峰,急诊、发热门诊病人数量激增,急诊留观病房‘爆满’,病人被陆续分流到了其他各个科室,感染楼2楼成为仁济南院最早开辟出的收治新冠病人的病区,总共设有29张床位,仅仅3天就全部收满了。”
对查琼芳来说,不仅病区是新的,治疗团队也是新的。
“这个病区位于南院感染楼2楼,这是一栋新建成的大楼,此前病房从未收治过病人,而我也带了4名医生,组成一个新的治疗团队。这些医生并非来自呼吸科,他们由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多个不同科室的医生组成,由于很多新冠病人有基础性疾病,在救治过程中,医生们也需要一点点磨合,不断去学习本不是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了解如何进行药物治疗,看胸部CT片子等。”
查琼芳帮助一名呼吸科监护病房的病人拍背。
病区里,有两名80多岁的新冠重症老人,让查琼芳印象最深刻。其中一名是位老太太,有慢阻肺、心脏病,在家里发烧多日,送来医院时因头晕脑胀都停了平时的基础病用药。经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等,一周后仍不见好,氧饱和也一直往下走,甚至还出现了近70%的白肺。为此查琼芳申请了一次全院为老太太诊疗的多学科讨论,在原来高流量氧气的基础上,增加了抗炎症风暴的药物,也调整了激素用量。
“很感谢病人、家属的配合,我们还给了老人增强免疫的治疗,持续开展俯卧位通气,肺部情况逐步好转,直到年前,高流量氧换成了鼻导管吸氧,整整历经4周,老人终于迎来了出院的希望。”出院前,查琼芳确认了老人氧饱和恢复到可以出院的状态,病人家里也备了吸氧机,这才放心地让老人于小年夜下午出院了。
另一位让查琼芳印象最深刻的新冠重症老人是位老先生,入院时就发现他的肺功能不好,气喘得厉害,历经抗病毒、全身激素治疗,一直未见好转。最后采取病原学宏基因监测,意外发现老人感染的病原体有一种是“烟曲霉”。
“这是一种真菌,但NGS测序序列数不算高,到底要不要抗真菌治疗,我们邀请了重症医学科会诊,最终有针对性地为老人用了抗真菌治疗,慢慢地,老人的气喘逐步好转,氧饱和逐渐好转。”查琼芳感慨,新冠病人的诊疗确实不简单,单靠一个科室的医生无法解决所有诊疗上的问题,只有多学科才能发挥作用,“我们收治的病人中,有肾移植患者、脑梗患者,也有高血糖患者等等,甚至还有一些睡眠障碍患者,他们的诊疗离不开多个科室医生的努力,我自己也从内分泌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面对新冠病人的救治,医护人员的凝聚力、责任心尤为重要,查琼芳曾被诊疗团队成员的行为所感动:“我们团队中,有位医生因劳累出现了眩晕症,原本这个医生被排了大年夜值班,但因病情只能临时换班,我需要把另一名医生的排班往前提一提,顶班的这名医生当时已经休假在外地,但他二话没说,马上坐高铁回来上班,大家都很不容易,一起共渡难关。”
查琼芳说:“目前,病区里29张病床还剩下了9个病人,压力减轻了很多。这些天,发热门诊每天就十来个病人了,确实是少了很多,急诊病人数量也大幅下降了,已经恢复到以往冬季的就诊量,我们呼吸科于1月初开辟出的另一个新冠病区,已经在年前关掉了,这一波感染高峰基本上算是过去了,2月份,预计我们团队的医生都将会回到自己的科室里工作了。”
但查琼芳同时坦言,这一波疫情留给自己的思考很多,还有很多病人的随访工作仍需要开展,“2023年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很多病人在出院时告诉我,会来看我的门诊,随访自己的肺部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后遗症,这也是帮助我们临床医生去更好地认识奥密克戎病毒。”
另外,查琼芳医生还说道,尽管当前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了,但后续仍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随时应对新的变化。
“相比2020年,如今我们对新冠的认识加深了,不会再束手无策,也不会惧怕病毒,治疗也更有经验了,但对于每个医生来说,面对新冠的救治,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了,同时这一疾病也给我们的学科建设、传染病救治能力带来巨大考验,我们需要思考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还有哪些不完备之处,如何让我们的诊疗体系变得更为强大,如何又发挥出我们呼吸科医生的最大能力,去救治新冠病人,这将是我们今后不断思考的问题。”查琼芳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