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
(资料图)
云南的米线、陕西的肉夹馍、
南京的鸭血粉丝汤、
重庆的火锅……
都是心心念念的各地美食。
而对于生活在枫泾的人来说,
他们心中难以释怀的,
则是这一口鲜肉冬笋烧卖。
新年从一客枫泾烧卖开始
早上吃烧卖是枫泾人的最爱,它不仅仅是一种小吃,更是枫泾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尤其是新年里,缺了一笼原汁原味的烧卖似乎就少了过年时幸福的味道。
虽然春节已过,但来枫泾古镇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在通济桥旁的烧卖店里,几位操着北方口音的人,正在和烧卖店的阿姨纠结到底要来几笼烧卖。“朋友介绍说这家烧卖店好吃,既然来了那就一定要尝一尝这个名小吃。你看现包现蒸,制作过程也是一览无余,吃着烧卖还能感受古镇千年的饮食文化,很惬意呢。”李先生打趣地说。
不大的店铺中,有三四岁的孩童也有耄耋老人,他们整齐落座都等着烧卖上桌。李先生的烧卖刚上座,隔壁的“老枫泾”王老伯就热情地介绍起了烧卖的吃法。“刚上桌的烧卖里面有汤汁,为了不烫嘴可以先咬一个小口。你看,旁边是醋和糟油。我们一般会蘸糟油吃,味道会比蘸醋更加鲜美醇厚,你可以试试……”李先生和同伴将自己蘸碟里的蘸料换成了糟油,尝了一口,点着头给王伯竖起大拇指点赞。
“以前纯肉的烧卖还属于奢侈品,一般正月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店里才会制作。”今年已经67岁的店铺负责人丁冬梅介绍说,自己18岁开始在枫泾东风点心店跟着老师傅做学徒,那会儿吃过的烧卖也是屈指可数,直到今天想起来都齿颊留香。也正因为如此,大过年能吃一客烧卖对于枫泾人来说是留在记忆深处的年味。而现在,烧卖早已成了寻常百姓家的早点。
奔着非遗美食慕名而来
在烧卖店里一问,原来大多数人都是奔着能吃到最地道的枫泾烧卖而来,还有不少游客是为了感受古镇非遗美食慕名而来。
“大年初一我们也开着门,真的是供不应求。堂吃和打包加起来每天要超过500多笼。”丁冬梅说,多年来,不管生意多么火爆,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点一笼、蒸一笼”,做到现点现蒸,为的是让顾客尝到最新鲜的烧卖。“烧卖烧卖,就是要现烧现卖,这样的烧卖才是最好吃的”。
2022年“枫泾风土食品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枫泾烧卖”位列其中,进一步助推了枫泾烧卖走向更多地区。
据了解,枫泾烧卖的起源,最早还要追溯到清代同治元年,距今已逾百年历史,而关于“老枫泾”烧卖的推荐,不少人则会不约而同地说起这家丁冬梅烧卖店。从事烧卖制作近40年的店主,在古镇上经营着两家门面。“很多人都是专程过来,周边的青浦、松江、嘉善地区,也有来自市区的游客。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根本忙不过来,还有不少都是打包了往外送”。
其实,枫泾烧卖并非丁冬梅烧卖店一家销售火热。春节假期里,古镇里众多的烧卖店生意同样红火。位于长廊上的开心饭店,单每日被游客打包带走的烧卖就逾500份。而在和平街上的唐氏枫泾烧卖,一早准备的馅料和烧卖皮,不到下午便销售一空。古镇旅游人气的持续高涨,让本土化的小吃逐渐走到台前,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线。
“这两位是我的亲家,他们从扬州过来。今年在枫泾过年,我带着他们一起兜兜古镇。”正在丁氏烧卖店品尝烧卖的俞先生告诉记者,“之前都是从网上给他们订烧卖邮寄过去。这次正好有机会,带他们来店里品尝现蒸现卖的烧卖,味道蛮好!”
如今,烧卖不仅是枫泾的地方小吃,更是古镇的一张饮食文化名片。一个个散落在枫泾大街小巷的小小烧卖店也见证着这座水乡古镇的华丽蜕变。
通讯员|俞翔
编辑 | 干钰琼
责编| 潘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