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今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浦东新区唯一的城市湿地科普馆——位于民唐路的金海湿地公园内的“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正式开馆。
作为上海市内首座城市湿地科普馆,金海湿地科普馆被打造为集湿地科普展陈、湿地环境教育、公园品牌营造为一体的湿地自然教育中心,为城市提供一处重要的生态文化活动场地。
图说:“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开馆 宋宁华/摄(下同)
(资料图片)
以“城市与湿地共生”为主题
浦东新区林长办、绿化和林业管理处副处长宋海楠介绍,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护湿地、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乐园”。今年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恢复,即湿地修复,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隶属于上海市环城绿带的金海湿地公园,是浦东新区唯一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作为金海湿地公园的核心,园内科普馆由上海市科协、生物协会、林业总站、高校等相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研究,以“城市与湿地共生”为主题,营造了一处融合湿地科普、自然体验、亲子活动和研学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湿地科普基地,致力于为上海环城绿带上这颗“蓝绿色生态明珠”再添亮点。
实现跨年龄层科普
科普馆总面积近1600平方米,设置“城市与湿地”与“探秘金海湿地”两大主题展厅,并配套游客服务、文创展示、研学会议、儿童湿地工作坊和临展空间。
在展览部分,科普馆利用金海湿地长期生态科研监测工作积累的生动素材,向公众讲述这片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保留至今的湿地的独特故事。在形式上,丰富的场景、趣味的艺术造型、生动的科学插画为游客呈现出湿地的不同面貌,多媒体和沉浸式影像技术的引入,进一步让科普游览的过程可观、可触、可探索,更加寓教于乐。全馆游览路线通过金海湿地的IP形象——小白鹭飞行员来引导,通过故事来串联,让整个游览过程充满趣味性,实现跨年龄层科普。
本轮科普馆的改造升级充分立足于金海湿地公园本身优质资源,以室外游憩和室内教育相结合的互动方式,形成室内外一体化的湿地科普体系,游客既能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远处的湿地与飞鸟,也可以通过馆内展陈内容进一步探索湿地的趣味与奥秘。
守护湿地、享受湿地
湿地充满着灵动的生命,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的开馆,在为市民提供一处与湿地近距离守望场所的同时,也以小见大的呈现出国际化都市上海与自然共生的探索历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守护湿地、享受湿地,让湿地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开馆当日,一群身着统一运动服、脚踏单车、头戴头盔的老年人,骑着他们的爱车为庆祝开馆而来。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倡导低碳健身的环保理念,在园内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当天,华师大团队以“科普湿地知识,宣扬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结合即将到来的元宵节组织小朋友开展了“‘湿’情画意浓,巧手做花灯”主题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为小朋友讲解了湿地日的由来,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小朋友了解湿地的价值与湿地之美。讲解过后,家长与小朋友们一起动手组合元宵花灯,画出对自然保护和湿地保护的美好愿景。小朋友们纷纷展示了制作完成的湿地花灯,五彩斑斓的灯笼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亲近自然的渴望。
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给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位于全球候鸟迁徙线路东亚—澳大利西亚线、且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金海湿地,是水鸟的重要迁徙驿站。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陪同观察团进入金海湿地,寻找鸟类身影,科普鸟种知识。观察团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共观察到25种鸟类,包括白腰草鹬、暗绿绣眼鸟、大山雀等。
未来,科普馆将承载各式各样的自然教育、自然观察、科普宣传等活动,让参与活动的人们在亲身感受中加深对湿地的认识,提高对湿地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保护的自觉性,助力上海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