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明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通过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打响了乡村旅游的名气。经过乡村风貌提升、旅游设施完善和管理运营提高,三星镇新安村、绿华镇绿港村、建设镇虹桥村等5处乡村振兴示范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真正让好生态好景色变成老百姓的“金饭碗”。
2月5日是周末,在通往三星镇新安村的林荫小道上,车来车往,甚是热闹,三三两两的游客来到村里观光游玩。几年前,谁能想到,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地理位置较偏远的乡村,竟还能变成景区。
眼前脱胎换骨之变,发生在2018年。“变化借由一场以‘草帽’命名的论坛,开始在新安村萌芽。论坛举办之后,玉海棠公司在村里成立,这对乡村振兴来说,是一种突破。”说起村里的变化,新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巫永刚不免感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时的新安村,戴着“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缺乏经济实体,土地大多闲置,这样的村庄要怎样发展?看到社会资本运营对产业活力的影响,经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集中表决同意,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20%、公司占股80%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玉海棠“横空出世”,这标志着新安村乡村振兴创建驶入了“快车道”。
相比几年前,新安村已今非昔比。上海玉海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与村里积极打造本土特色产业,成功落地“海棠左岸”“棠上人家”“互联网+智慧能源”“绿色生态养殖”等产业示范项目。如今,“一朵花”“一棵草”“一片湖”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在海棠盆景园里,几乎集齐了所有海棠树的品种,花开时节,漫步园区,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海棠湖”内,崇明清水蟹等水产品全年供应不断;“玉海棠”还联合高校和研究所,对崇明苦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推出了苦草茶、苦草蛋、苦草鸭、苦草化妆品等系列产品。
此外,村企联合建立的乡村振兴“微基金”,也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引导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参与的模式下,新安村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安村的蝶变,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在新安村,记者发现,不少村民的“小三园”里,除了种着各式蔬菜、花卉,还种有崇明苦草。“以前也种苦草,现在种得多了,‘玉海棠’会统一收购,让我们增加了收入。如今不仅村庄变美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喽。”村民杨阿婆乐呵呵地说。据悉,如今玉海棠旗下已有多家分公司,涉及乡村发展各方面,解决了村里近100名剩余劳动力。
那么,乡村振兴产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正在为村庄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拓展了更宽、更新、更广的途径。”巫永刚告诉记者,借新安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玉海棠”打造了拥有海棠盆景园、稻田驿站、棠果乐园等连片式景点的田园综合体,新安村的农旅业迎来厚积薄发的“高光”时刻。
刚刚过去的春节,玉海棠景区就成为网红景区。特意从市区赶来游玩的市民陈女士惊喜不已,“孩子最喜欢玉海棠景区里的‘稻草王国’,在这里既可以拍照打卡、互动体验,又可以登上城堡俯瞰迷宫全景,趣味十足!”记者了解到,平时一到周末,景区平均每天会迎接游客上千人,小长假期间,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村民们不但自己就能在家门口就业,景区还带动了周边其他村庄百姓就业。”
从“贫困村”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安村实现了华丽蜕变,名气也越来越响。巫永刚满怀信心地说,新安的蝶变之旅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将持续通过村企合作,不断完善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做大“农旅圈”,进一步带活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心地搭上了“农旅融合”顺风车。步入花甲之年,绿华镇绿港村村民刘阿姨做梦也没有想到,曾在外打工十多年的她,竟也吃上了“旅游饭”。
“不仅有分红,我还在村里民宿‘上班’,每月有稳定收入,比起以前四处奔波的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刘阿姨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经过乡村风貌改造和环境整治,一座既饱含风情小镇气息、又显现代文明新风尚的“宝藏村落”拔地而起,2020年,绿港村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绿港村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引进了不少文旅、农旅融合项目,包括宝岛蟹庄、西来农庄、没顶艺术公园、“绿港湾蟹宿”等先后落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旅游业带火了种植业。蜜橘、翠冠梨……大大小小的农庄和采摘园里,一年到头瓜果飘香;绿港村内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也是崇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官方销售平台之一。
记者:季佳倩
编辑:郭王旖喆
责编:李琳、郭王旖喆